2022年读中国家风的心得体会
书读得多而不去思索,你会觉得你知道的许多,书读得多又思索,你会觉得你不知道的许多。这里给大家共享一些关于读中国家风的心得体会,供大家参考。
读中国家风的心得体会1
今年暑假,我细致品读了《中国家风》善、视善、耳善、心善、行善,因为美是从善行起先的;“俭以养德”,要做勤俭的人,一个家庭假如不勤俭无论有再多的钱财,都会散失殆尽。
古人云:“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圣人修身、齐家、治国,都离不开勤俭之道,诸葛亮把“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作为“修身”之道;朱子将“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当作“齐家”的训言。小到一个家庭更应当以勤俭来治家;“德”是衡量一个人做人的标准,假如一个人只有出众的才华,而他的品行恶劣,那么他的才华会黯淡无光;一个人的才华是建立在品行高尚的基础上,只有品行高尚的人,他的才华才能熠熠生辉。“自强独立”就是要自己独立生活,有志气,不让父母操劳。遇到困难挫折,想出一切有利的方法克服困难,解决问题。
每一个家庭都有自己的家风家训,家风家训是一种持续,更是一种传承。俗话说得好:“以小家治大家。”只有我们每个家庭自己做好了,国家才会更和谐,世界也会更美妙。让我们每个家庭通过自己的家风家训来拥有更多的正能量,这也是实现“中国梦”的所在。
读中国家风的心得体会4
中国有句谚语叫“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虽然有点夸张,但也真实地反映出了一个家庭对孩子成长所产生的巨大影响。我们常言“养不教,父之过”,在史书典籍中也有“孟母三迁”的教化故事,这说明白家庭教化对于孩子的影响。这种影响,并不是父母长辈所拥有的财宝或是人脉权势导致的,而是父母长辈潜移默化中的一种性格品质的培育,也就是家风。
读《中国家风》这本书,就犹如与一位长者在一块儿,静静地听他述说一个个关于家风的动人故事。当我读到《父亲的遗言》时,我读懂了自食其力、自我奋斗是一种家风;当我读到《妈妈是家风》时,我读懂了宽厚待人、助人为乐是一种家风;当我读到《家中有善风自扬》时,我读懂了尊老爱幼、心存善念亦是一种家风......我不禁思索,我家的家风又是什么?
我想起了我的爷爷奶奶。在我小时候,总会看到爷爷带着老花镜拿着一本书读的很仔细,后来爷爷眼睛看不见书上的字了,便会让我念给他听。而我的奶奶虽然没有什么文化,但是却为家人操劳了一辈子,勤劳和善在她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他们将爱读书、乐意助人的特性传承到了我母亲身上,而后又传递给了我。我想,这就是我们家的家风。
在生活中,我们也时常会听到父母教化自己子女“别人的东西不能拿”,“站有站样坐有坐样”,“吃饭不能左挑右拣”,“看到长辈要有礼貌”.....
细致想来,这些通俗易懂的大俗话同样是家风的传递,一句话,一个手势,一件小事,举手投足间,经过一代代的传递,就形成了一个家庭的传承。而一个人人格的起点恰恰是在家庭的传承中形成的,凭借着这些点滴传承,我们才能在物质生活极大丰富,不同文化高速融合传播的今日,直面意识形态领域挑战所作出的主动应对,坚守住内心的安静和纯净。其实在我们的传统文化中,历来就是很重视家风的,国有国威,家有家风。家风会影响社会风气,家风正,社会风气自然而然就正了。
反过来国风也会影响家风,国家的风气好了,社会风气清了,能感染社会中的个体,进而影响他们的家
2022年读中国家风的心得体会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