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 文艺随笔二篇
复习指导:
1. 《咬文嚼字》的作者是______,现代著名美学家、文艺理论家。本文通
过对郭沫若等人炼字实例的分析,阐明了文字与思想情感的密切联系。(立论)
2. 《不求甚解》的作者为那是不可能的事。所以问题不在“推”字和“敲”
字哪一个比较恰当,而在哪一种境界是他当时所要说的而且与全诗调和的。在文
字上“推敲”,骨子里实在是在思想情感上“推敲”。
《__________》,作者_______,他是我国著名的________和__________。
。
( )
,独往独来,自在无碍, ,自在无碍,兴尽而返,
,兴尽而返,独往独来, ,自在无碍,独往独来,
。
剥啄: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岑寂: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推”字显得鲁莽一些,还是“敲”字好。“推”和“敲”哪一个字最好,而在于哪一种境界是贾岛当时所要说
的,而且是与全诗调和的。
C.“敲”的空气没有“推”的那么冷寂,还是“敲”字好些。
,“推”比“敲”调和些。
(二)
不求甚解这句话最早是陶渊明说的。他在《五柳先生传》中写道:“好读书,
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人们往往只抓住他说的前一句话,而丢了
他说的后一句话,因此,就对陶渊明的读书态度很不满意,这是何苦来呢?他说
的前后两句话紧紧相连,交互阐明,意思非常清楚。这是古人读书的正确态度,
我们应该虚心学习,完全不应该对他滥加粗暴的不讲道理的非议。
①应该承认,好读书这个习惯的养成是很重要的。②____根本不读书或者不喜欢
读书,那么,_____说什么求甚解____不求甚解就都毫无意义了。③_____不读书
就不了解什么知识,不喜欢读也就不能用心去了解书中的道理。④一定要好读书,
这才有起码的发言权。⑤真正把书读进去了,越读越有兴趣,自然就会慢慢了解
书中的道理。⑥一下子想完全读懂所有的书,特别是完全读懂重要的经典著作,
那除了狂妄自大的人以外,谁也不敢这样自信。⑦而读书的要诀,全在于会意。
⑧对于这一点,陶渊明尤其有独到的见解。⑨所以他每每遇到真正会意的时候,
就高兴得连饭都忘记吃了。
这样说来,陶渊明主张读书要会意,而真正的会意又很不容易,所以只好说
不求甚解了。可见这不求甚解四字的含义,有两层:一是表示虚心,目的在于劝
诫学者不要骄傲自负,以为什么书一读就懂,实际上不一定真正体会得了书中的
真意,还是老老实实承认自己只是不求甚解为好。二是说明读书的方法,不要固
执一点,咬文嚼字,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这两层意思都很重要,
《咬文嚼字》《不求甚解》练习题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