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美育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渗透
中江县城北中学吴荣
美育是美学和教育学的边缘学科,它在理论指导上是美学的,在实践上是教育的。因此,美育可将其理论运用于教育实践。我们英语教师可以考虑如何发现和挖掘英语教学中的美育因素,并将其呈现于课堂教学色粉笔和各种字体、图形、表格等,都有利于形象地传授知识、开发智力,引导思考,加强学生记忆,而且还有利于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审美情操。因此,在设计板书时,教师应力求做到内容完美、文字精炼,字体大小适当且规范美观,板书位置得当,构图清晰,色彩和谐。
4、教具的选择和运用应注意审美性。英语教学离不开实物、简笔画、图片、幻灯片、摄影机、录像等情景教具,在使用这些教具时,教师应注意审美性。如在教单词时,可借助多媒体通过实物来进行,所选择的色彩形状要匀称并具有美感。又如运用简笔画进行教学时,应注意简笔画的线条要流畅,形象要生动逼真,使所画的人或事物跃然于黑板上;同样,使用图片、录像等动态教具时,都要注意到构图、色彩、场面的和谐性和审美性。这样的直观教学,不仅容易引起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也让学生在教具的运用中感悟、领略其中的美。
二、挖掘教材中的美育因素,实现英语教育和审美教育相互结合
从多方面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美育因素,启发、引导学生去感受课文中蕴含的各种各样的美,是中学英语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的主要途径和内容。现在的英语教材所选的课文或作品都是文质俱美的文章,这些文章蕴含了各种各样的美。
1、爱国美。爱国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生活美。列宁曾说过:“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如外研版高中《英语》教材必修第四册第四模块Great Scientists中Reading and Vacbulary中The Student Who Asked Questions一文介绍了杰出科学家袁隆平通过不懈的努力,最终培育出杂交水稻的事迹。倘若袁隆平不怀着一颗爱
国、爱民之心,他绝对不会十几年如一日在稻田里工作。他的行为向世人宣告了他对伟大祖国的无比热爱并因此受到了全国乃至全世界人民的赞颂。…this was the breakthrough…YuanLongping’s rice was exported to other countries…the Chinese scientist,YuanLongping, is a leading figure…通过这篇文章,可以让学生真切地体会到人类社会中的爱国行为是一种最崇高的美。教好这些文章,不仅对学生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也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能力。,
2、自然美。大自然是人类的生活环境,美丽壮观的风景,可以使人们心情舒畅。如外研版高中《英语》教材必修第四册第5模块A Trip Along the Three Gorges一文介绍了长江三峡的基本情况,既了解我国丰富的旅游资源和旅游文化,又增强了向外国友人积极介绍我国风景名胜的意识。教好这些文章,不仅对学生进行了热爱祖国的悠久历史和大好河山,为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的保护做出自己的贡献,也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能力。讲好本文可以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从而引导学生热爱我们伟大祖国的大好河山。
3、语言美。语言美就是由语言文字的形式与内容的统一而产生的美的感知,它可以影响
英语美育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