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培养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措施.doc


文档分类:幼儿/小学教育 | 页数:约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G:\009 培养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措施李崇山养成教育顾名思义就是要着力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及待人接物等方面的行为习惯, 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品质。特别是中学生, 养成教育尤为重要。对学生养成教育抓好了, 学生成绩的提高也会自然在我们教师汗水的滋润下, 慢慢地提高的。中学生正在成长的发展阶段,诸如多方面都没有形成,许多不良习惯还没有根深蒂固,较容易铲除,故对于这部分刚步入校门不很长的孩子, 在对他们进行思想教育的基础上着重要培养养成教育是至关重要的。从大体的养成纲领上, 和自己对于小课题的研究实践中, 我认为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应该要符合以下几点: 一、强调校规制定班规,规范养成教育。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应以从学生的认知特性出发, 按照先入为主的规律。把开学的第一周定为常规养成教育宣传周, 第一节课定为养成教育课, 由班主任向学生宣读学校规范,提出新学期的新要求、新希望和新目标。并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制定班规,如:上下楼梯靠右行, 不在教室走廊内奔跑、追逐, 坚持课前一首红歌或誓词, 按要求做好课前准备, 上课积极参加讨论, 作业按时交上, 班级建立图书角, 课余多看课外书籍, 拓宽知识面等,注意让学生明确怎样做,为什么这么做,以及如何去做,使他们更清楚地知道什么对, 什么不对。二、构建德育网络,保障养成教育。学校是养成教育的主阵地,家庭是养成教育的第一课堂,社会是养成教育的熔炉。在养成教育工作中, 我们要“三教和一”, 形成养成教育“三结合网络”,即: 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德育工作网络。学校各学科要渗透养成教育, 做到“事事在育人, 时时在育人, 处处在育人,人人在育人”,要求各班主任与任课教师加强横向联系,彻底改变班主任唱独角戏的局面,形成教育的合力。学校—家庭相结合是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家访、等形式, 使家庭形成合力,增强教育效果。三、以身作则,引领养成教育。教师的每一个行动都是给学生无言的教育。学校的全体教师都应注意对学生的养成教育, 教师应为人师表, 言谈举止、衣着住行, 都应起到表率, 因为在中学生的眼里, 自己的老师是神圣的, 教师的举止经常渗透于孩子的言行。另外教师要关心体贴生活习惯特别是学时的小事中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平时, 我们教师走进学校、教室, 一发现地面有烂纸就随手把它拣起来, 有了垃圾、废纸总是亲自扔到垃圾筒里。久而久之, 学生就会感到爱护环境的重要。有时老师一个眼神, 学生就会马上意识到错误并很快改正。四、积极组织培训,强化养成教育。我们可以利用每周的升旗仪式上的国旗下讲话、广播站、班队会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的培训, 对学生进行以“五爱”为基本内容的社会公德教育和有关的社会常识、法律常识教育, 着重培养和训练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习惯,使学生心中有祖国,心中有人民,心中有集体, 心中有他人, 培养学生自己管理自己, 乐于帮助别人, 自觉为集体服务和辨别是非的能力。通过培训, 让学生学到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不向困难低头,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精神。开展评价活动,落实养成教育。评价是促使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手段。及时对中学生养成教育进行评价是我们做好养成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径, 它能促进学生产生强烈的荣誉感, 从而促进学生

培养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措施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wc69885
  • 文件大小45 KB
  • 时间2017-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