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风破浪 扬帆前行
陈伟龄 十年的文化体製改革之路,江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截至2011年底,全省出版单位16家、电影公司37家、电影院47家、广电系统电视剧製作机构4家、新闻网站20家,全部转企改製;全省文艺院团106家,除苏州昆识型高端产业。三是引导金融与文化产业的结合。江苏文化产业引导资金首次突破2亿元,北京银行综合授信100亿元支持江苏中小文化企业,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效果初显。
以民生为导向,检验体製改革成果。坚持正确的改革方向是深化文化体製改革最终取得成功的关键所在。文化的主体是人,文化建设的最终目的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因此,文化工作必须以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为目标,以保障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为己任,积极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近年来,全省以创建国家和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为抓手,加快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全省基本实现全覆盖,形成了“省有四馆、市有三馆、县有两馆、乡有一站、村有一室”的五级文化设施体系,建成了有线电视到村、互联网到村、文化信息资源共享设备到村的网络体系。全省对农村电影投入每年达4000万元。90%以上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公共博物馆、纪念馆、文化馆、图书馆等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实现了向社会免费开放,免费开放单位达400多家。今后,将继续把改善文化民生作为政府履行公共服务职能的重要职责,坚持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原则,加快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进公共文化服务资源共建共享,加快建设综合性、多功能、有特色的标志性文化工程项目,发展数字图书馆、网上博物馆、网上文化馆、网上剧院等数字型公共文化设施,关注基层、关注农村、关注文化领域的普通群众,运用科技手段实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有线电视进村入户、农村电影放映、农家书屋等工程,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
以规律为前提,确保体製改革方向。只有尊重规律,顺势而为,才能确保改革的正确方向。尊重规律、把握规律,才能以清醒的头脑、不凡的胆识把握江苏文化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把握文化构成和状况的复杂性,才能立足现实,从容应对。一是壮大主流文化,注重精品生产。壮大主流文化,以开放合作的姿态,吸纳、整合国内最优势资源,强强联手,共同打造精品力作,已成为江苏精品创作的基本思路。毕飞宇关注现实、内涵深刻的小说《推拿》荣获茅盾文学奖。第十一届全国美展,江苏有53件作品获奖,其中金奖3件,超过我省在前十届所获金奖总和;第三届书法“兰亭奖”,我省所获创作奖名列全国第二,理论奖名列全国第一;顾芗凭在滑稽戏《顾家姆妈》中的精湛演技赢得“梅花大奖”,该剧同时获得了全国“五个一工程”奖;交响锡剧《天涯歌女》在常州创作演出,该剧融合了锡剧、魔术、杂技、舞蹈、交响乐、合唱等多种“混搭”艺术形式,堪称传统与先锋的一次对话,其编剧是著名剧作家苏叔阳,导演为国家一级编导边发吉,音乐总监是作曲大师刘廷禹,出品方是一个地级市,但调动的资源却是全国的。二是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通过增加投入,转换机製,改善服务,培育形成一批文化事业主体,建立和完善与我国市场经济体製和各项事业自身发展规律相适应的现代事业製度,在党的领导下,依法设立,独立经营,为社会提供准公共文化产品。三是大力发展经营性文化产业。通过遵循市场运作,创新体製,面向市场,公司製股份製改造,加快形成一批真正意义上的文化企业,塑造大量文
乘风破浪 扬帆前行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