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
Abstract1
关键词1
Keywords1
一、低收入人群的界定及构成2
1、我国关于城市低收入人群的界定方式2
二、重庆城市低收入人群的基本状况5
三、重庆城市低收入人群消费状况个案调查分析6
1、消费状况分析和研究的重点。
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中国的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逐步完善,使生产力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促进了中国经济社会各方面的发展。改革开放解放了中国的市场,解放了中国经济增长的潜力,让中国从此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均衡地享受到了改革开放所带来的的成果。当中国经济增长速度持续处于全球领先,当中国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的经济体,当中国的城市发生这日新月异的变化的同时,城市中出现了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生活在城市社会的最底层,他们的数量具有相当的规模却默默无闻而丝毫不引人注意,他们就是城市低收入人群。城市低收入人群他们的学历一般不高,劳动技能比较单一,平均的年龄偏高,因此他们在社会劳动市场中的竞争力弱,工作不稳定,且面临医疗住房等严峻的问题,是城市社会生活中的弱势群体。在我国1953
i陈慧、陈学武《城市低收入人群界定及其活动一一出行研究》第2页(共13页)
第3页(共13页)
年到1980年的计划经济时期,我国城市低收入人群主要是指无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无法定抚养义务人的“三无"对象。但是90年代中后期以来,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实行,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和完善,中国的城市出现了一种新的城市贫困现象,城市低收入人群也由此产生。而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因市场经济体制和以之相适应的分配制度而造成的贫富差距,我逐渐呈现出明显的两极分化的趋势,社会的财富越来越集中,富人越来越富,穷人越来越穷,随之低收入人群也越来越多。
2011年
2013年
人数(万)
人均年可支配收入(元/年)
人数(万)
人均年可支配收入(元/年)
最困难(5%)
最低(10%)
低(10%)
中低(20%)
中等(20%)
中高(20%)
高(10%)
最高(10%)
*2011年和2013年城镇收入调查,其中最低包括最困难,2011年城镇人口69079万人,,来源国家统计局官网
该表为2011年和2013年国家统计局对于中国城镇居民收入情况的调查,明显地反映了收入分配的差距和贫富分化严重的问题。低收入人群的收入水平低,且增长速度缓慢,远低于其他收入阶层的收入增长速度。
第4页(共13页)
2、中国城市低收入人群的构成
(1)城市“三无”人员,也就是城市中的低保人员,他们的没有固定的生活来源,丧失基本劳动的能力,没有法定抚养义务人。这是我国传统意义上的城市低收入人群,是我国在计划经济时期对贫困人口的划分,主要包括残疾人、孤寡老人等社会优抚对象,他们主要依靠民政部门长期救助。
(2)城市中的贫困无业者,他们拥有基本的劳动能力,但是收入低且收入不稳定,家庭的人均收入仍然低于当地城市低保线或贫困标准。就业安置困难的人员、生活没有保障的城市复员军人以及刑满释放人员也属于此类。
(3)在职职工领取低工资、离退休人员领取离退休金、下岗人员领取基本生活费、失业人员领取失业救济金后,其家庭人均收入仍低于当地城市低保线或贫困标准的贫困职工。城镇贫困职工包括,因企业亏损和结构性调整下岗的职工,破产企业失业职工,运营不善处于停产和半停产的企业在职职工及退休职工。这一类主要是改革开放以后逐渐显形的城市贫困人口。
(4)体制外人员。主要是指城市外来人员中没有固定的职业和收入的人员,这类人虽然在城市中,但是城市的社会生活格格不入,被城市边缘化,主要由农民工以及流浪乞讨人员构成。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城乡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农村的大量剩余劳动力的出现,和城市劳动力的需求,大量的农村人口迁移进入城市。在城市中的农民工一般是没有医疗保险等各种社会保障的,也无法享受到城市的福利政策和社会救助。而他们所从事的的一般都是短期的体力工作,工作不稳定,被解雇或者进入城市后找不到工作的都占有很大
中国城市低收入人群消费行为分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