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世说新语.doc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11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1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1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陈太丘与友期》原文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 “尊君在不? ”答曰: “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 “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 “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字词解释元方:即陈元方,字元方,陈寔的长子。陈太丘:即陈寔( sh í),字仲弓,东汉颖川(现在河南许昌)人,做过太丘县令。太丘,县名;长,长官。古代常以地名称其官长。期行:相约同行。期,约定,今义为日期,行,出行。期日中:约定的时间是正午。日中,正午时分。过中:过了正午。至:到舍去:不再等候而离开了。舍,丢下;去,离开乃至:(友人)才到。乃:才。戏:玩耍,游戏。尊君在不(fǒ u):你父亲在吗?尊君,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不,通假字, 通“否”。家君:家父,谦词,对人称自己的父亲。引:拉,这里是表示友好的动作。顾:回头看。信:诚信,讲信用。时年:这年(那时)。非:不是。相委而去:相委,丢下别人;相,副词,表示一方对另一方的行为;委,丢下, 舍弃。而,表示修饰。君:古代尊称对方,现可译为“您”。惭:感到惭愧。礼:礼貌。过:过了不:不, “不”通“否”,语气词,无意已去:已经离开。哉:助词,语气词,并无实际意义。曰:说则:就是信(则是无信):信用译文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中午,过了中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便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元方当时年龄七岁,在门外玩耍。陈太丘的朋友问元方: “你的父亲在吗? ”元方回答道: “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友人便生气地说道: “陈太丘的行为真不是君子所为! 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元方说: “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讨好元方,元方径直走入家门,根本不回头看那人。世说新语·乘船原文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朗曰: “幸尚宽,何为不可? ”后贼追至, 王欲舍所携人。歆曰: “本所以疑, 正为此耳。既已纳其自托, 宁可以急相弃邪? ”遂携拯如初。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注释华歆( xin ):三原高唐(今山东禹城)人,字子鱼。王朗:三国魏东海郯县(今山东郯城)人,字景兴。俱:都,一起。依附:跟随。歆辄难之:华歆当即对此事感到很为难。辄( zhe ):当即。幸:幸而,恰巧。尚:还。可:肯,同意。贼:这里指作乱的人。舍:扔掉,抛弃。本所以疑,正为此耳:起先之所以犹豫不决,正是因为考虑到了这种情况。所以: ……的原因。纳:接纳,接受。托:请托,请求。宁可以急相弃邪:难道就因为紧急情况就抛弃他吗? 宁:难道。邪( ye):相当于‘吗’,表示疑问。拯:救助。遂:于是引:牵引,拉译文华歆、王朗一起乘船逃难。(途中)有一个人想要搭船。华歆感到很为难。王朗说: “(船里)恰好还很宽松,为什么不同意? ”后来作乱的人追上来了,王朗想要抛弃所携带的那个人。华歆说“先前之所以犹豫不决,正因为考虑到这种情况了。既然已经接纳他,难道可以因为情况紧急就抛弃他吗? ”于是还像当初一样携带救助这个人。世人通过这件事来评定华歆、王朗的优劣。人物王朗表面上大方,实际上是在不涉及自己利益的情况下送人情。一旦与自己的利益发生矛盾,他就露出了极端自私、背信弃义的真面孔。这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表现. 华歆则一诺千金,不轻易承诺,一旦承诺就一定要遵守,而且他考虑问题十分周到。我们应该向华歆学习,守信用、讲道义. 不有失君子风度,有基于自古以来的优良传统。像王朗那样的德行,是应该被人们所鄙弃的。道理《乘船》告诉我们:一个人要对自己说的话负责任,答应别人的请求就要负责到底,不能失信于人。此为言必行,行必果。《世说新语· 伤逝》《世说新语》中的《伤逝》门,共 19 则故事, 记述了魏晋名士对死者的哀悼和恸哭。从《伤逝》及其它的感伤故事可以看出:魏晋士人不仅以有情、重情、钟情为人格理想, 而且竭力追求情感表达的自然与真诚。魏晋士人情感价值的选择与建构是在无情现实的基础上, 经由无数情感的冲突,在玄学的观照下形成的,是对儒道两家传统思想的继承与超越。《世说新语· 伤逝》-题解伤逝指哀念去世的人。怀念死者,表示哀思,这是人之常情。本篇记述了丧儿之痛,对兄弟。朋友、属员之丧的悼念及做法。有的依亲友的生前爱好奏一曲或学一声驴鸣以祭奠逝者。有的是睹物思人, 感慨系怀, 而兴伤逝之叹。有的是以各种评价颂扬逝者, 以寄托自己的哀思。更有人慨叹知音已逝,“发言莫赏, 中心蕴结”, 而预料自己不久于人世。至于第 10则同时记录下将逝者对生命终结的哀伤,更易令人伤感。 1、王仲宣好驴鸣①。既葬,文帝临其丧,顾

世说新语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1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mh900965
  • 文件大小156 KB
  • 时间2017-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