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风道骨“玄鹤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国际著名养生学家、中华医学家、食疗学家、香港中西医研究院院长朱鹤亭(道号玄鹤子)今年已是97岁的高龄,但依然鹤发童颜,步态轻盈,仙风道骨“玄鹤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国际著名养生学家、中华医学家、食疗学家、香港中西医研究院院长朱鹤亭(道号玄鹤子)今年已是97岁的高龄,但依然鹤发童颜,步态轻盈,说起话来声音洪亮,头顶上的发髻轻轻挽起,一派仙风道骨风范。朱老自幼承受家教,学道家养生学术,并习医、练武。在读中学和入北京大学学习时,他又研修中西医理论,潜修老庄哲学,道、佛学经典。他曾先后著书《人生与养生》、《养生之道锦囊》、《健康是福》、《玄鹤子益寿箴言》等,并在香港《信报》写有“养生之道”、“拉阔健康”专栏、在香港《东方日报》写有“饮宝食补”专栏,通过现代传媒传播中华养生、医学和武学文化,受到了高度的赞扬。
朱老认为,生命的支柱就是健康,如果平时掌握一些养生的方法,就可以大大地提高健康的水平。但养生应注意四个原则:一为“养生以不伤为本”。晋代养生学家葛洪强调:精神养护“以不伤为本”,曾云“才所不逮而困思之,伤也;为所不胜而强举之,伤也;挽弓引弩,伤也;沉醉呕吐,伤也;饱食即卧,伤也;跳走喘乏,伤也;欢呼哭泣,伤也;阴阳不交,伤也;积伤至尽则早亡,早亡非道也。”这些原则,在今天看来,也是有科学依据的。二是要适度。一个人做任何事情都要有节制,事情做得太过分,就会走向反面。有些人做事没有“度”,其结果是失掉理性,酿成一些事故。所以要做好养生,就要有“度”。三是要养育生活。重后天之养。人之保健益生,全在于自身的重生,进而重视衣、食之顺应自然与节制有度。四是要养和生活。现在提倡的是和谐社会,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自我和谐,其次要家庭和谐、社会和谐,这样对健康也有好处。
朱老把养生的主要方法归结为安神(立)、定意(坐)、守心(卧)、制情(行)四种。一是安神:人站着,面向东方,因为东方是太阳升起的地方。两手交叠按在丹田处,闭上双眼,两个脚尖向前伸直,脚外侧平行,挺胸收腹,用鼻子吸气,用嘴呼气,轻轻地吸,缓缓地呼,吸气、呼气交替,心里要保持平静。男性做八分钟,女性做七分钟。男八女七,男――阳生,女――阴生,这是中医理论;二是定意:定意时,需面向南方,因南方属火,火主血液,主情智。人坐在椅子上,食指和中指按着膝眼穴,拇指按着鹤顶穴,挺胸收腹,闭上双眼,用鼻子吸气,用嘴呼气,男性做八次,女性做七次;三是守心:人朝右侧躺下,因为心脏在左边,往左侧躺会压迫心脏,这对于有心脏病、冠心病的人是不利的。右腿伸直,左腿微蜷,压在右腿上。两只手的大拇指分别去压另一只手的内劳宫穴,双手合抱,放到丹田处,轻慢地呼吸。劳宫穴是心包经的穴位,是管心脏和肺的,肺是管气的,气血相融是养生学的一个方面,患有心脏病、冠心病的人不妨可以试一下;四是制情:制情即散步,散步并不是单纯地走路,这其中也包含着养生学的奥妙。如散步时,不能走得很快,不然心跳的节奏会加快。再次要挺胸收腹,挺胸的时候肺部扩展,而弯腰散步则会压迫胃,走七八步之后,就停下来,站着舒展――吸气,两只胳膊从前面往上抬,尽量舒展,然后从两边落下,再回到
仙风道骨“玄鹤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