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环境因素与健康关系的特征.docx


文档分类:建筑/环境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环境因素与健康关系的特征
2011秋卫生事业管理本科学号1162001251991姓名秦海莉
自然环境因素气温、紫外线、空气中正负离子、微量元素的过高(多)、过低(少)都会产生不同的健康效应,如气温过高—中暑,过低—冻伤;紫外线过强—皮觉醒时间缩短,醒后疲倦。
噪声影响的临床表现:①神经衰弱症候群。头晕、头痛、易怒、易倦、耳鸣、心前区痛、睡眠不良甚至影响体温调节。②呼吸脉搏加快、心律不齐、血压升高、皮肤血管收缩、冷汗、胃液分泌减少、蠕动受抑、食欲下降,尿中邻苯二酚胺、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升高。③听力虽有一定适应过程,但噪声达50dB(A)可降低工作效能,长期在65dB(A)环境下工作可有10%的人出现某种程度的永久性听力损失,长期在85dB(A)环境下工作可致难听或耳聋并影响语言能力。国际工业噪声安全标准大多定在85〜90dB(A)范围。
电离辐射人类环境中存在着天然及人工污染的放射性物质,由于它们本身的衰变而以a、D粒了及Y和X线的形式不断地向环境释放能量。如宇宙射线、高本底地表,核爆炸、核电站、核工业、建筑材料中的放射性物质可直接作用于人体形成外照射,也可直接或间接通过空气、水、食物中的放射性物质进入人体形成内照射。受照射的程度一般以吸收剂量(Gy,戈端)或剂量当量(Sv,希沃特)衡量。电离辐射的特点是波长短、频率高、辐射能量高、具有电离作用。
(1)电离辐射影响下的病理生化变化:可引起蛋白分子链、DNA和RNA链断裂及对代谢有重要意义的酶的破坏,还可电离生物体内的水分子形成自由基,间接影响机体某些功能。
(2)临床表现:①一次较大量(>1Gy)的内照射剂量可使机体出现近期效应,如头晕、头痛、食欲下降、睡眠障碍等神经系统及消化系统症状,继之出现白胞数和血小板急骤减少等造血系统障碍。②累计剂量为1Gy以下的小剂量长期照射可引起远期效应。如寿命缩短、白血病、诱发肿瘤(肿瘤,甲状腺癌、骨肉瘤)、晶体白内障、染色体断裂、畸变、基因突变和胎儿畸形、智力发育障碍、不孕或死产等。
非电离辐射非电离辐射包括射频辐射、微波、红外线、可见光及紫外线。其特点与电离辐射相反,波长长、频率低、辐射能量低、不具有电离作用。
(1)非电离辐射的病理生化变化:强度大时的射频电磁辐主要的热效应,即机体把吸收的射频能转换为热能,形成由于过热引起的多系统损伤,射频辐射的非热作用也可引起机体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等变化。
(2)临床表现:
微波。可致神经衰弱症候群、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辐射强度〉80mw/cm2可使晶体受损,长时期〉100mw/cm2可致白内障;使男性性功能障碍,女性月经紊乱及流产;血流动力学失调,血管通透性降低,心电图改变,促进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血小板和白细胞数减少;降低体液及细胞免疫功能。
激光。红外激光可致角膜灼伤,紫外激光(<40nm)及近红外激光(1400nm)可致晶体白内障,激光束(>500nm)损伤视网膜色素上皮层造成视网膜充血、水肿、移位穿孔,中心盲点和斑痕形成,视力下降;长期低剂量激光束可影响色觉;大功率激光器无距离即可灼伤皮肤。
紫外辐射。<300nm波长可致皮肤红效应,造成起泡、脱皮及致癌;250〜320nm(288nm左右)可引致急性角膜结膜炎(电光性眼炎)及抗佝偻病作用;200〜275nm(<250nm)可分解氧分子形成

环境因素与健康关系的特征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