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说课教案第3课《我不拖拉》.doc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我不拖拉》第一课时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年版《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提出课程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对儿童的生活提出了四方面的具体要求,即:健康安全地生活,愉快积极地生活,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我不拖拉》就是识拖拉的危害;. 认识生活中常见的拖拉现象,发现自己的拖拉行为。. 体验抓紧时间做事的意义,树立做事不拖拉的意识。本课时的教学重难点是认识拖拉的危害,树立做事不拖拉的意识。
  四、教学过程
  在第一课时中,我安排了四个板块的活动。活动一,听故事,感知“拖拉”;活动二,看图片,说说“拖拉”;活动三,想一想,辨析“拖拉”;活动四,续故事,告别“拖拉”。
  活动一:听故事,感知“拖拉”
  首先,我播放一阵清脆的鸟叫声,继而,出示四种常见的鸟,让学生说一说它们的名字。
  接着,出示教材中“拖拉鸟”一图,并设下悬念:为什么叫它“拖拉鸟”?随机播放教材副版中的绘本故事。通过听故事了解什么叫拖拉?并且在黑板上贴上故事中的关键词“不急”、“明天”。明白了“拖拉”的意思后,再请学生说说:你觉得这样拖拉好不好?为什么?(同时板书“拖拉”二字)最后,引入古诗《明日歌》,听一听、读一读,初步感知拖拉的危害。
  在本环节的设计时,我考虑到低年级学生喜欢形象直观的事物,喜欢听富有童趣的故事,于是我抓住了他们这一特点,先欣赏几种熟悉的鸟儿,再引出“拖拉鸟”这个名称,设下伏笔,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学习交流的兴趣。再通过倾听“拖拉鸟”的故事,初步感知什么是拖拉,拖拉不可取。
  活动二:看图片,说说“拖拉”
  这个环节首先是从教材中的两幅图、两首儿歌入手。
  先请学生来说一说:图中的两个小拖拉,做事总是要“等一下”、“还没完”。这样好不好?为什么?
  接着,请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来说说自己在生活中,是否也会把“等一下”、“还没完”这样的词挂在嘴边?(同时板书“等一下……”、“还没完……”)
  最后,根据课堂发言,呈现学生生活中的一些典型拖拉事件:早上起床拖拉、穿衣服拖拉、刷牙洗脸拖拉、吃早饭拖拉,上学路上拖拉等等一系列日常现象。
  本环节的设计中,我主要是以观察教材中“等一下”与“还没完”的两幅图片为中心,辐射出存在孩子身上的拖拉、磨蹭行为。在引导学生分析两个小故事中的主人公时,因势利导引导学生认识生活中常见的拖拉现象,进而发现自身做事拖拉的坏习惯。
  活动三:想一想,辨析“拖拉”
  这一环节,我是这样导入的:刚才小朋友找出了那么多生活中的拖拉现象。有个叫元元的小朋友听了却说:“一天有个小时,每小时有分钟,算一算一天共有分钟,一两分钟干不了什么事,所以拖拉一下没关系。你觉得他说得对吗?……直到有一天,元元遇到了一件事,让他后悔莫及。你们想知道是什么事吗?
  接着,播放故事《一分钟》。听完故事后讨论:元元起床时拖拉了一分钟,后果是什么?(错过了公交车,上学迟到了分钟)再让学生联系生活,想一想:自己是否也因为拖拉而造成过麻烦呢。接着,让学生展开想象:元元如果养成了做事拖拉的习惯,长大后会怎么样呢?此处给孩子们创设场景:要是那时候元元成了治病救人的医生、种植粮食的农民、救险救灾的消防员……做事拖拉的他会造成什么后果?讨论之后得出结论:做事拖拉,麻烦不断,甚至会危害他人。(板书:麻烦 危害)至此,孩

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说课教案第3课《我不拖拉》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feng1964101
  • 文件大小16 KB
  • 时间2022-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