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讲坛》《苦行僧“蒲松龄”》《百家讲坛》《苦行僧“蒲松龄”》马瑞芳主讲人简介: 马瑞芳: 学者、教授、作家。山东青州人,回族。 1965 年毕业于山东大学中文系,现为山东大学文学院教授、古代文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导师。为中、山东省政协常委。主要著作有: 长篇小说《蓝眼睛黑眼睛》、《天眼》、《感受四季》; 散文随笔集《学海见闻录》、《假如我很有钱》、《野狐禅》、《女人和嫉妒》、《漏泄春光有柳条》; 学术专著《蒲松龄评传》、《聊斋志异创作论》、《幽冥人生》等。曾多次获国家、省文学创作、科研奖。内容简介: 20 世纪 80 年代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九迪· 蔡他是一位犹太女士,她曾经说,她说现在我们美国的报纸杂志上铺天盖地都是这样的文章,就是教给女人怎么样在男人的跟前保持性的魅力,而三百年前, 在那么封建那么闭塞的中国, 蒲松龄竟然写了一篇小说《恒娘》, 就是写做妻子的怎么样利用自己性的魅力打败竞争对手, 把丈夫牢牢地掌握在手心里。 17 世纪的中国作家竟然写出供 20世纪美国妇女做行为参考的小说,这太神奇了。《聊斋志异》它是一部很神奇的小说,而《聊斋志异》作者本身的出生就带有几分神奇的色彩。我们说蒲松龄三苦并存, 生活苦, 考试考得苦, 写书写得苦。我们先看蒲松龄的生活之苦,蒲松龄做个私塾老师一年挣最多八两,八两银子是个什么概念?在当时一个农村的三四口之家维持一年的生活二十两。蒲松龄写了一篇文章叫做《祭穷神文》, 说“穷神穷神, 我和你有什么亲, 你怎么整天寸步不离地跟着我, 我就是你一个护院的家丁, 我就是你的护驾的将军, 你也得放我几天假呀, 但是你一步不放松, 好像是两个缠热了的情人”, 这是我们说的蒲松龄的生活之苦。再看科举之苦,蒲松龄一生不得志,但是他这个不得志恰好从他的少年得志开始。蒲松龄在 19 岁的时候,参加秀才考试,他在淄川县济南府山东省,三试第一,成了秀才,但是随后他考了十多次,直到 72 岁才成为贡生。写书之苦。在那么艰苦的生活条件下,还几十年如一日地写书,而这个写书的过程中,又是与坚持自己“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理想相矛盾的。《聊斋志异》是一个作家的天才的想像才能和艺术才能的集中表现。蒲松龄就这样苦了一辈子, 就这样在贫困线上挣扎了一辈子, 在科举考试的路上落魄了一辈子, 在写小说的路上奋斗了一辈子。到了康熙 54年, 正月二十二日酉时, 这位大作家坐在他清冷的聊斋的窗前永远地离开了人世, 蒲松龄穷秀才出将入相飞黄腾达这个梦想终于成为泡影, 而用中国优秀的文化哺育起来的, 又成为中国文化在世界上的代表的《聊斋志异》光芒四射,历史是公正的。(全文) 我想大家都喜欢看小说,如果我问大家一个问题,中国最好的小说是哪一部?毫无疑问白话长篇小说《红楼梦》, 如果我再问有那一部小说在艺术形式上和《红楼梦》不同, 但是成就可以媲美?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聊斋志异》、《红楼梦》一短一长, 一文一白, 形成中国古代小说的双峰。《聊斋志异》不仅是咱们中国文学的骄傲,它还是世界文学当中非常有影响的作品,它经常让研究中国文学的汉学家感到很惊奇。 20 世纪 80 年代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九迪· 蔡他是一位犹太女士, 她曾经跟我说, 她说现在我们美国的报纸杂志上铺天盖地都是这样的文章, 就是教给女人怎么样在男
《百家讲坛》《苦行僧“蒲松龄”》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