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班级沉默的大多数
一、问题的提出
在我们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常常关注的是“优等生”及“后进生”,而对“中等生”往往关注得较少,其教育教学理念是所谓的“抓两头,带中间”,这些“中等生”是一个在课堂教学和学,很可能只有是暂时的中等。或者他们学习的方法不对,或者学习的感觉还没有找到,所以潜力没有被挖掘出来。如果把他们视同为中等生,他们可能就被埋没了,失去了转为优秀生的大好时机。因此,教师对中等生要有正确的认识,用发展的、变化的眼光看待他们,给予足够的重视。
三、关注“中等生”,为他们提供成功的机会
一般来说,中等生在学习上没有突出的地方,常常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努力了取得的成绩也不起眼,总在一个水平上徘徊,他们凡事不爱露头,表扬批评都不沾边;对自己所具备的能力不能做出正确的认识和判断,自我表现力、创造力得不到发挥,或者满足于现状,自卑于现状,不在有前进的动力,不再有拼搏的激情与勇气。要改变这种现状,教师就要引导他们正确认识自己的长处,尽力为他们提供尽量多的成功的机会,让每个中等生都觉得有机会获得表扬与肯定,或通过努力可以达到目的,不能让成功成为中等生可望而不可及的东西。
1、扩大学生评价的范围,增加学生成功的机会,使中等生人人可能取得成功例如班级之最、班级之星、班级积极分子的评选,不能仅以成绩论“英雄”,不能仅以优秀生为参考设定标准,要分层,多角度地设定目标与评价标准。“最佳发言人”、“最热心的人”、“最爱劳动的人”、“最认真听课的人”、“读书之星”、“日记之星”、“写作之星”、“文明之星”、“发言积极分子”、“日记积极分子”、“观察积极分子”......评价项目的增多,评选角度之广,使得众多中等生获得了更多的机会表现自己,提高自己,有些中等生可能同时获得两三项成功评价。正是这些“多”和“广”,使中等生有机会看到了自己的长处,正是这些“多”和“广”,使成功伴随每一个中等生,正是这“多”和“广”,使中等生们树立了信心,获取了积极、向上、勤奋的动力,看到了自己光明、有希望的发展前景。
2、多表扬,多激励,创设成功机会,帮助其成功比如中等生大多数语言表达不流畅,害怕作文。写作文时往往下笔生涩 ,内容不具体。凡是正常的人总是希望人们看重自己,也努力表现自己。中等生写不出漂亮的作文,是因为他们实在写不出来,而不是不愿写。正如俗话所说的“谁不想梳个光光头”。谁不想得个含笑的100分。他们没有办法,他们没有这个能力。“倒吊三天吐不出一滴墨水”,是因为他肚子里没有墨水。此时,指责、罚重写都是白费工夫。“中心不突出”、“重点不鲜明”、“语句不通顺”这样的批语即使刻到在他们手上,也无法变得“突出”、“鲜明”、“流畅”。我的经验是不指责,不批评,只有一个劲儿地表扬,激励。每次作文、日记、片断练习后,都评佳文、佳段、佳句乃至佳词,哪怕是一小段、一句话,一个词的精彩都要特别地点评表扬。让每个付出了劳动的孩子都有一点收获,再从少的收获争取多的收获。再不会写作的学生的作文也会有一两处值得欣赏之处。多次地、特续地表扬会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可能之处,慢慢会爱上写作。仅有表扬还不够。时间长了,如果进步不大的话,表扬就会减弱力量,失去光辉。因此方法的指导也要适时跟上,为学生创设成功机会。比如中
关注班级沉默的大多数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