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病毒药
病毒简介病毒的复制
病毒生活代谢特征:没有自己的代谢系统,只能寄生于其他细胞内,利用宿主细胞的酶进行代谢、复制。
增殖方式:不是二分裂,而是以其DNA或RNA为模板,通过转录和(或)逆转录、翻译等复杂的生化过程,复制DNg development.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molecular mechanism of viral replication is usually a precondition for the discovery of effective antiviral inhibitors or strategies
Treatment of viral infections
The treatment of viral infections is accomplished now mainly by antiviral agents and immunomodulators.
Biological agents (interferons, thymosin α1 and transfer factor, etc.) and vaccines are still indispensable to the treatment and prevention of viral infections
抗病毒药的作用机制和分类
按病毒种类分类:广谱抗病毒药、抗RNA病毒药和抗DNA病毒药。
按病毒所致疾病分类:抗疱疹病毒药、抗艾滋病病毒药、抗流感病毒药、抗肝炎病毒药等。
按药物来源和化学结构与性质分类:化学合成药物、生物制剂。
按作用机制或靶点分类:阻止吸附穿透药(抗体)、干扰脱壳药(金刚烷胺)、抑制核酸合成药(嘌呤或嘧啶核苷类似药、逆转录酶抑制药)、抑制蛋白质合成药(干扰素)、干扰蛋白质合成后修饰药(蛋白酶抑制药)、干扰组装药(干扰素、金刚烷胺)、抑制病毒释放药(神经酰胺酶抑制药)等。
第二节 广谱抗病毒药
一、 嘌呤或嘧啶核苷类似药:
利巴韦林Ribavirin
二、 生物制剂
干扰素 Interferon
胸腺肽α1 Thymosinα1
转移因子 Transfer factor
利巴韦林Ribavirin
又名病毒唑(virazole),是人工合成的鸟嘌呤类似物。
O
H
O
N
H
O
N
N
H
O
H
2
N
O
利巴韦林Ribavirin药理作用
为广谱抗病毒药,对多种RNA和DNA病毒有抑制作用。对呼吸道合胞病毒、流行性出血热病毒、甲型肝炎病毒、麻疹病毒、乙型脑炎病毒、腺病毒、带状疱疹病毒和各种流感病毒均有抑制作用。
~。
本药在细胞内磷酸化为一、二和三磷酸ribaverin,其中三磷酸ribaverin为其细胞内主要形式,占80%,其细胞内t1/2<2 h。
抗病毒机制:尚未完全明了,其中一磷酸型竞争性抑制一磷酸肌苷脱氢酶,进而干扰三磷酸鸟苷的合成;三磷酸型竞争性抑制病毒RNA聚合酶,阻碍mRNA的转录过程。此外,ribavirin在细胞内可能有多靶点,其相互间可表现出协同抗病毒作用。
利巴韦林Ribavirin体内过程
不同给药途径、不同剂型、不同剂量、不同给药间隔,其药物代谢动力学各参数有很大差异。
血药浓度
气雾剂吸入:;
静脉注射:。
t1/2 :单次给药的t1/2为30~40 h;多次给药稳态血药浓度的t1/2为200~300 h。
Vd约为10 L/kg。
利巴韦林Ribavirin临床应用
①口服:甲型肝炎、单纯疱疹、麻疹、呼吸道病毒感染;
②气雾剂喷雾:呼吸道病毒引起的鼻炎、咽炎等;
③感染早期静脉滴注:流感、副流感病毒肺炎、小儿腺病毒肺炎、拉萨热和病毒性出血热等;
④滴鼻:甲、乙型流感;
⑤乳膏剂:带状疱疹和生殖器疱疹;
⑥滴眼剂:流行性结膜炎、单疱病毒角膜炎等。
利巴韦林Ribavirin不良反应
腹泻、乏力、白细胞减少、可逆性贫血等。
动物实验表明本药有致畸作用,孕妇忌用。
其他嘌呤或嘧啶核苷类似药
抗疱疹病毒药:阿昔洛韦、伐昔洛韦、阿糖腺苷、碘苷等。
抗AIDS药: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药。
抗慢性病毒性肝炎:拉米夫定、泛昔洛韦和喷昔洛韦等。
这些药物在本章以后有关题目下讲解
干扰素 Interferon,IFN性质与基本药理作用
性质与种类:蛋白质,为一类强有力的细胞因子。目前已被证明有抗病毒作用的IFNs有三种,即IFN-α、β和γ。
产生:几乎所有细胞均能在病毒感染及多种其他刺激下产生IFNα
抗病毒药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