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尽说江南好
摘要:唐宋以降,我国诗歌到达巅峰,在众多的唐宋诗词中,既有对祖国壮丽山河的描写,也有个人离愁别绪的抒怀,更有借古论今的感慨。尤其是其中对于自然山水描写的诗词,更在千年之后成为人们向往某地活生生的旅游广告。文章从现代学科分深得苏州百姓的景仰,韦应物后被称为“韦苏州〞,而白居易更是在苏州留下了七里山塘的政绩,刘禹锡那么被朝廷三年考评为优。他们的社会良知、人格力量和文化魅力,为人文的江南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此外宋朝的王禹偁和苏东坡更是被后人请进了苏州虎丘的五贤祠。
韦应物初到苏州,曾赋有?登重玄寺阁?一首:“始见吴郡大,十里郁苍苍。山川说明丽,湖海吞大荒。〞明丽在这里可以理解为精致的意思。白居易分开苏州任上后也写过“扬州驿里梦苏州,梦到花桥水阁头〞,以致于离别十三年之后照旧不忘,在?和梦得夏至忆苏州呈卢宾客?中写道:“忆在苏州日,常谙夏至筵。粽香筒竹嫩,炙脆子鹅鲜。水国多台榭,吴风气管弦。每家皆有酒,无处不过船。交印君相次,褰帷我在前。此乡俱老矣,东望共仍然。洛下麦秋月,江南梅雨天。齐云楼上事,已上13年。〞从写作背景来看,其实间隔 他去苏州刺史一职已有13年之久,在北方洛阳炎热难耐的夏至天里,他思念起13年前做苏州刺史的日子。前八句写尽苏州夏至前后的水国吴风,“每家皆有酒,无处不过船〞,好似一场永不散场的筵席,让人恨不得马上直接奔赴苏州去。这就是回忆的美妙,尽管他在苏州任上只有17个月的时间,却足够他回忆很久。其中“洛下麦秋月,江南梅雨天〞更鲜明地展现了北方和南方的气候差异,哪怕是梅雨天也让人思念。在白居易离任苏州五年后,他的好友刘禹锡也到苏州做刺史,所以说“交印君相次,褰帷我在前〞。刘禹锡在?别苏州?中有过这样的描写:“流水阊门外,秋风吹柳条。从来送客处,今日自销魂。〞后来两人又都在东都洛阳任职,一起过着半退休的生活,常常诗酒往还,对于苏州无疑是有许多共同语言的,所以说“此乡俱老矣,东望共仍然〞。
其实透过韦应物、白居易和刘禹锡的诗作,我们更多的感受到的是诗人的内心情怀,把握的是诗人心灵深处的东西,江南的美丽风光年年有,唯有在有心人的眼中才能体味它更深层次的内涵。所以当我们读到“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读到“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时,感受到的不仅仅是江南的美景,更多的是千载之下与诗人深深的灵魂共鸣。有评论认为,唐宋诗词的教育意义以及人文关心可谓是登峰造极〔莫砺锋语〕。除了前面提到白居易的?忆江南?外,还有两首宋朝词人的词作更值得细细玩味。一首是柳永的?望海潮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另一首是贺铸的?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华年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飞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试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柳永写的钱塘即杭州,而贺铸写的是苏州横塘。柳词极写杭州的繁华,试想,如此风光美丽而又地势平坦的地方,怎能不吸引着假如用现代经济学的术语,就是人口的红利带动这一方水土的兴盛,难怪乎要有“上有天堂,下有苏
人人尽说江南好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