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工程导论课程报告在大四上通信工程导论课, 我想巨大的益处莫过于通过这个课程回顾并总结大学三年所学的知识, 重新思考“通信工程”到底学什么, 以及在决定人生方向的大学最后一年, 弄清楚通信的热门研究领域和社会需要什么样的通信领域人才, 对我们深造或是就业都是一种启示和指导。本文将结合课上两个核心内容“移动通信”和“物联网”,总结三年所学知识, 浅谈自己学完通信工程专业所有课程后的总结思考,并以此展望自己未来的科研道路。(我选择了深造,期望从事通信领域的科研工作) 一、我对通信工程的认识通信技术就是以现代的声、光、电技术为硬件基础, 辅以相应软件来达到信息交流目的。通信系统最基本的模型是信源→信道→信宿。而根据交流的信息的特点, 通信可以分为三个领域,电信、计算机通信、广播电视,因而形成传统的三大网络,即电信网、计算机网、广播电视网。针对不同网络的特点, 往往采用不同的通信技术, 这里的通信技术就包括信息的采集过程(如数字通信中的采样,量化,编码) ,传送(针对信道的不同特点,采用不同的调制方式,在网络中传输又涉及到寻址和路由) ,接收(解调,恢复原始信号等)。可以看出, 通信要研究的东西很多, 跨越了电子和计算机, 包含了硬件和软件。而本科前三年, 我们只是学习了通信最最基础的专业知识, 当然在此之前要学习基本的数学和英语, 还有基本的计算机语言,这些是我们今后进行专业学习的工具。专业知识自然可以分为两个方面, 电子和计算机的, 电子方面最基本的有《模拟电子线路》和《数字电路》,介绍了信号是如何进行放大、运算和数字化处理的过程。计算机方面最基本的有《 C 语言》和《微型计算机原理》,学习基本的编程知识和计算机原理。然后就是通信基础课程, 《信号与系统》向我们介绍了信号和系统的分析方法,主要在时域和变换域进行, 变换域角度能向我们展示信号的某些特征, 如频谱特征, 研究这些特征就可以继而研究系统( 如信道) 对信号产生的作用。反过来就是研究针对某种作用( 如低通) 设计系统。目前大多信号的处理都是用计算机完成的, 《数字信号处理》就展示了离散信号的处理变换的原理。还有《信息论与编码》,这三门课基本介绍了信息的处理过程。处理信号是为了更好的传输, 传输的基本指标是有效性和可靠性, 即追求高频带利用率和低误码率。为此要进行一些工作,如信源编码、信道编码、调制等等,这些内容主要在《通信原理》中介绍了。还有有关传输的课程有《电磁场》、《光纤通信》,介绍了具体的传输介质和手段。接下来所学的内容都离不开一个字“网”,信息进入了网络,如何正确到达接收端?通信的用户不止一个,这么多不同的数据怎么才能高效的传输呢?多个用户怎么能同时通信呢?这些问题需要各种各样的通信技术来解决。而且不同的网络解决的方法不同。《交换技术》主要向我们介绍了电信网络中如何为要通话的双方建立链路, 信息在网络中如何交换的。因而信令和协议成为了这本书的主题。《通信网基础》又向我们介绍了计算机网络中的数据通信, 让我们知道了交换与路由的差别, 面向连接和无连接的差别等等。这两个课程基本上让我对网络有了基本了解。后来的专业课就针对某个具体通信方向了,如今与我们密切相关的一个就是移动通信, 因为我们每个人都离不开手机了。先修了一门《无线通信原理》,了解无线信道的特点,大尺度衰落和小尺度衰落; 蜂窝系统
通信工程导论论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