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励理论
概论
影响员工工作绩效的因素
从人心理和行为的角度讲,影响员工绩效的主要是两个变量,一个是工作能力,另一个是员工的积极性水平。用公式表示如下:
P = f(M × Ab)
激励对于提高组织成员的工作绩效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激励是管理心理学的重要内容、关键问题。
激励理论是管理心理学中直接研究如何调动广大员工的工作积极性的理论内容,是管理心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激励===奖励+惩罚
二、激励的含义
西方学者的观点:
琼斯(M. R. Jones)1955:激励涉及“行为是怎样发端,怎样被赋予活力而激发,怎样延续,怎样导向,怎样终止,以及在所有一切进行中,该有机体是呈现出何种主观反应的。”
斯蒂芬·P·罗宾斯(Stephen P. Robbins)1979:“通过高水平的努力实现组织目标的意愿,而这种努力以能够满足个体的某些需要为条件。”
我国学者的观点:
俞文钊1987:所谓激励就是指由于需要、愿望、兴趣、情感等内外刺激的作用,使劳动者始终处于一个持续的兴奋状态中。这就是平时所说的调动人的积极性的问题。
我国学者的观点:
徐联仓1996:激励是指有机体在追求目标时的意愿程度,是人类行为动机的激发力量,主要是指人们在管理工作中如何调动和发挥人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问题。
激励的三个要素
(1)人们的行为是由什么激发并赋予活力的,即人们自身有什么内在的需求或追求,能驱使他们以一定方式表现出某一特定行为。
——人的需求、欲望和动机
(2)激励行为是有所指向的,是有目的的。
——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3)人的行为如何能激发、保持、延续和矫正
——激发、鼓励和调动
激励理论概论与内容型激励理论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