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英文为 the Dragon Boat festival ,又称端阳节, 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汉族的四大传统节日。时至今日,端午节仍是中国人民中一个十分盛行的隆重节日。 2006 年5月20 日,该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 年9月30 日在阿联酋首都阿布扎比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会议决定:中国端午节成功入选《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公元前 278 年农历五月初五, 流放汨罗江畔的爱国诗人屈原闻讯楚都被攻陷后,悲愤交加, 自沉汨罗江。沿岸百姓纷纷引舟抢救,并抛洒食物防止鱼虾伤了屈原的遗体。此后每年的这一天, 当 地群众都要举行这样的活动, 表达对他的怀念之情。从此, 划龙舟、包粽子成为端午习俗的主要内容,这一习俗也逐渐被人称为端午节。的来由。钟馗捉鬼,是端午节习俗。在江淮地区, 家家都悬钟馗像,用以镇宅驱邪。唐明皇开元, 自骊山讲武回宫, 疟疾大发,梦见二鬼, 一大一小,小鬼穿大红无裆裤, 偷杨贵妃之香囊和明皇的玉笛, 绕殿而跑。大鬼则穿蓝袍戴帽, 捉住小鬼, 挖掉其眼睛, 一口吞下。明皇喝问, 大鬼奏曰: 臣姓钟馗, 即武举不第, 愿为陛下除妖魔, 明皇醒后, 疟疾痊愈, 于是令画工吴道子, 照梦中所见画成钟馗捉鬼之画像,通令天下于端午时,一律张贴, 以驱邪魔。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 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端午食粽: 端午节吃粽子, 这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佩香囊: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 实际是用于襟头点缀装饰。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 外包以丝布, 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可爱。小报班级: 姓名:
端午小报五月初五端午节小报纪念屈原小报A4横排电子小报手抄报word可编辑模板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