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性胰胆疾病新进展
杨云生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EFG 2006
功能性胃肠疾病
1988年ROME 共识
1994年ROME I
1999年ROME II
2006年罗马III标准
A. 功能性食管疾病(4类)
B. 功能性胃十二指肠疾病(8类)
C. 功能性肠道疾病(5类)
D. 功能性腹痛综合征(1类)
E. 胆囊及SO功能紊乱(3类)
F. 功能性肛门直肠疾病(7类)
G. 新生儿/婴幼儿功能性疾病(7类)
H. 儿童及青少年胃肠道功能性疾病(10类)
罗马III分类
E 胆囊及Oddi括约肌功能紊乱
E1. 胆囊功能紊乱
E2. 胆管Oddi括约肌功能紊乱
E3. 胰管Oddi括约肌功能紊乱
罗马II与罗马III 分类比较
罗马II标准: 分为两类
E1 胆囊功能紊乱
E2 括约肌功能紊乱- SOD分为两个亚型
胆管型
胰管型
罗马III标准: 分为三类
E1 胆囊功能紊乱
E2 胆管Oddi括约肌功能紊乱
E3 胰管Oddi括约肌功能紊乱
胆囊及SOD罗马III诊断标准
局限于上腹和/右上腹的疼痛发作并具备以下条件:
发作持续30分钟或以上
在不同的间隔时间段(不是每天)症状复发
疼痛维持一个稳定的水平
胆囊及SOD罗马III诊断标准
疼痛呈中到重度并足以干扰病人的日常活动或需急诊
排便后疼痛不缓解
改变体位后疼痛不缓解
应用制酸药疼痛不缓解
排除可以解释症状的其他疾病
支持标准
疼痛可以表现以下一项或多项特点:
疼痛需伴有恶心或呕吐
疼痛向背部或右肩胛锁骨下区域放射
午夜睡眠时会痛醒
定义:
由于原发的胆囊代谢或动力紊乱导致,表现为胆源性疼痛的胆囊动力紊乱,至少在起初存在胆汁成份异常。
诊断标准必须包括以下3点:
符合胆囊及Oddi括约肌功能紊乱的标准
胆囊在位
肝脏酶、结合胆红素和淀粉酶/脂肪酶正常
功能性胰胆疾病新进展-杨云生 PPT课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