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多动症)
上海六一医疗投资公司
ADHD历史
1960 -
轻微脑功能障碍
1902 - Still
ADHD症状
1955 –
哌甲酯开发
1937- Bradley
苯丙胺的效果
1966 – Clements
注意缺陷
1980 – DSM-III 注意缺陷障碍
1987 – DSM-III-R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1994 – DSM-IV 注意缺陷障碍
概念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 ADHD)简称多动症。是指以注意缺陷、多动/冲动为主要临床特征的常见儿童青少年期行为障碍。
发病情况:
多动症状:57%(男);42%(女)
3%-5%(美国精神病协会)
-% (国内研究)
%(广州,1977年)
男:女为2-9:1
多动症的终身影响:
行为紊乱
行为紊乱
学习问题
社交困难
自尊问题
学习问题
社会交往困难
自尊问题
法律问题,吸烟和外伤
学业失败
职业困难
自尊问题
物质滥用
外伤/事故
职业失败
自尊问题
社会关系问题
外伤/事故
物质滥用
ADHD病因——异质性行为障碍(西医)
遗传
神经解剖
神经化学
中枢神经
系统损伤
环境
单卵双生儿92%一致性
遗传率75%
与一些特殊的基因有关(DAT1,DRD4)
中额叶异常
皮层-皮层下回路
额叶, 基底核小
儿茶酚胺
家庭冲突,父母有精神疾病
孕期,分娩并发症
铅中毒等
ADHD病因(中医)
注意力不集中
多动/冲动性行为
学习障碍
临床特点
多动症 PPT课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