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闲事杨剑昌:专管闲事的“傻冒”
杨剑昌似乎天生就是要和深圳特区同呼吸共进退的。这要追溯到1981年初,刚从广东龙川农村来到深圳的杨剑昌,被多种同村的青年拉着一齐偷渡香港。走到半路她打起了退堂鼓。同伴笑她傻:“深圳这小渔村,有啥管闲事杨剑昌:专管闲事的“傻冒”
杨剑昌似乎天生就是要和深圳特区同呼吸共进退的。这要追溯到1981年初,刚从广东龙川农村来到深圳的杨剑昌,被多种同村的青年拉着一齐偷渡香港。走到半路她打起了退堂鼓。同伴笑她傻:“深圳这小渔村,有啥好呆的?”杨剑昌还是呆了下来,并且一呆就是。
后的深圳已成为繁华的“黄金地”。水涨船高,人们也非富即贵了。可37岁的杨剑昌仅仅是罗湖区消费者委员会一名一般的工作人员。我去她家采访时,见她过得实在有点窝囊:只有一台老掉牙的小电视机,沙发是亲戚裁减不用送她的,人造革的那种。令人难以置信的是,来杨剑昌只上过4次酒楼。不是没有发财的机会,也不是她在跟钱斗气,她忙着“多管闲事”去了——她献出了所有业余时间和节假日,收集了数百万字的调查材料,写出120多份报告和建议,被市府和有关部门采纳80多条。这些调查报告,大到党风廉政建设,国土流失问题,小到完善街道门牌号码,几乎涉及了社会和市政运作的方方面面……
不管怎么看,杨剑昌所有是一种微局限性道的小人物,但是她却专爱管大事,并且管得有板有眼,管得卓有成效,这就注定了她的身上布满了一般人所不会有的传奇和辛酸。
在杨剑昌的世界里,是和非,黑和白,有一条泾渭分明的界线。因此她常常要“不在其位,也谋其政”……
1982年,还是临时工的杨剑昌去一位好友家串门,看见多种人正在分钱。好友告诉她,这是走私文物和黄金赚来的。“你们不怕犯法吗?”杨剑昌问。“谁管得着啊!”好友说,“你想不想弄些钱,我可以搭线。”
回到家思前想后,杨剑昌沉不住气了:如果这种有损国家的事所有没人管,那特区成什么了?不行,我得管!天一亮,她就跑到海边找那些走私船。
在接下来的好多种周末和周日,杨剑昌骑一辆破自行车,去那些走私风盛行的镇子里明查暗访。山道坎坷不平,一种来回就上百里路。一次调查完,已是夜幕低垂,行人寥寥。杨剑昌翻山回家,一不小心,连人带车从半山腰滚下来,昏迷过去。等她苏醒过来,发现自己浑身所有是血。她咬着牙推起摔坏的自行车,一瘸一拐回到宿舍时,已东方破晓。最后,杨剑昌摸清晰了走私的内幕,一篇证据确凿、材料充实的调查报告——《特区境内不法分子用汽车轮船装运鹅毛、鸭毛夹藏国家文物和黄金走私》被送到政府有关部门,受到注重。不久,政府着手部署陆上和海上力量,坚决打击了这股走私歪风。
这是杨剑昌管的第一桩“闲事”,此后就没有闲下来。早在1982年,她就写出了《特区应加强外来人员管理的调查建议》;1983年和1984年,她分别提出了深圳的整体筹划不配套,道路筹划缺少长远发展眼光的问题;1986年她建议整治深圳河;1988年她调查发现了深圳消防工作存在着隐患;1989年她又呼吁狠狠打击深圳黑市假发票流行的怪现象
其实,杨剑昌的文化水平并不高。在她的调查报告中,我发现了不少错别字,如把“区区小民”写作“巨巨小民”,“始终”写作“持终”,等等。她说自己写一篇报告吃力得很,要花上诸多的时间。她就找来有关的书籍材料,认真地读。再结合平时看报,注意研
管闲事杨剑昌:15年专管闲事的“傻冒”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