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千古名方.doc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千古名方
侯争 中国加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以前,虎骨酒是一种在亚洲乃至世界范围内美誉度极高的药酒。天津乐家老铺药酒工坊和北京同仁堂生产的虎骨酒,自清朝初期至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更是驰名海内外。
虎与中国传统文化,千古名方
侯争 中国加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以前,虎骨酒是一种在亚洲乃至世界范围内美誉度极高的药酒。天津乐家老铺药酒工坊和北京同仁堂生产的虎骨酒,自清朝初期至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更是驰名海内外。
虎与中国传统文化,以及中医药文化都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上古时代,老虎和众多的凶猛野兽一起被作为自然界的神灵加以崇拜。大约一万年以前的黑龙江和内蒙古等地的烟岩画中,就已经出现了虎的形象;六千年前的河南濮阳西水坡仰韶文化遗址中也曾雕塑着龙、虎、鹿等模型;商周时代,伴随着先民尤其是统治者对于宗教信仰的需要,虎被赋予了更大的宗教价值。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的龙虎铜尊、后母戊方鼎等青铜器上均出现了双虎食人的造型,其并不是要表现虎的凶猛,而是表现虎头下祭祀,从老虎那里汲取神秘力量的意思。
春秋战国及秦汉时期,苛捐杂税压迫着百姓,其危害并不亚于山岭中的虎患,因此有了“苛政猛于虎”之说。另一方面,人们也在苦中作乐,利用和模仿虎的威力,不断充实自己的生活。例如,东汉华佗首创五禽戏,便是以虎戏为首,进行肢体操练活动;虎还与军事结下了不解之缘,如虎符,则是作为中央政府发给地方官员或驻军将领调兵的凭证。魏晋南北朝时期,虎文化进一步深入人心,与驱邪消灾紧密结合,并且开始由官府向民间逐渐普及和演进。虎文化在戏曲、文学、艺术等众多方面都有体现,儿童带虎头帽,穿虎头鞋用以驱邪;人们相信虎是有力量的动物,能够驱除火灾、失窃和邪恶等灾难,故常把虎画挂在居室墙上,且正对着大门。古时走街串巷,行医卖药者用的串铃,又名虎撑,就是从药王孙思邈的一段传说中得知而来的。
传说药王孙思邈在山中采药时,突被一只老虎拦截,本以为命丧虎口,但奇怪的是,老虎并未向他扑来,反而张大嘴蹲在地上,以一种忧伤的眼神注视着药王,似乎在乞求什么。就在这只老虎不断摆动脑袋的时候,药王发现,原来是一块动物骨头扎在了老虎的咽喉处。药王本想替它除去这块骨头,但又唯恐疼痛中的老虎突然闭嘴,咬断自己的胳膊。情急之下,他用扁担上的铜环撑开虎口,顺利地拔出了骨头。解除痛苦的老虎不住地点头,似乎在感谢药王的搭救。
很多年后,药王积劳成疾,染了一场大病,无药可医。一天,一位老猎户捧着一个布包裹找到药王说:“孙郎中,您可能不认识我,我就住在邻村,我们全家人都受过您的医治。昨天,我在林中打猎看到一只斑斓猛虎,吓得我瘫坐在地,但这只虎并没有吃我,却把我引到一棵大树下,那里有一具老虎的白骨,它指引我向您居住的方向眺望,然后发出了阵阵哀怨的咆哮。后来这只老虎就叼着这些骨头放到了我的衣襟中,逐我下山给您送来。我怕这虎骨让您生畏,就用布包起来给您送来了,希望您早日康复。”药王谢过了猎户,心中感激着上天的眷顾。原本知道自己的这个病,如果能得以虎骨入酒引药,便可痊愈。但自己手无缚鸡之力,又怎能擒得了这林中之王呢!这从天而降的虎骨,真是恩同再造啊!于是,药王将虎骨置于酒中酿制,每日按剂服用;不日身体则痊愈。后来药王坚持服用此酒,终老于百岁以上。他在《千金方》中记载了虎骨酒的配方,肯定了它的医

千古名方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刘备文库
  • 文件大小16 KB
  • 时间2022-06-13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