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第一课时统计表和简单条形统计图。教学内容:课本第 40---41 页例 1、“练一练”和第 44页练习七第 1题。教学目标: 1. 使学生认识简单的统计表和单式条形统计图,了解相应的结构、特点和表达数据的方法,能根据收集的数据填写统计表和完成条形统计图,根据统计数据进行简单分析。 2. 使学生经历完成统计表和统计图、简单分析数据等统计活动,了解数据处理、分析的大体过程,掌握简单的数据处理技能,体会数据蕴含信息,发展初步的数据分析观念。 3. 使学生感受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和价值,增强学习统计的兴趣。教学重点: 认识并用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表示数据。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呈现例 1中收集完成的数据记录表。引导:先观察表里记录的结果,说说这里有哪几类节目,你知道些什么。交流自己了解的项目和数据,并说明大家已经学会和认识了像这样收集、整理数据。提问:你觉得怎样表示出这里的数据,就能让大家更清楚地看出最喜欢每类电视节目的人数各是多少? 引入:要清楚地表示收集的数据和结果,就需要认识统计表和统计图,用统计表或统计图来表示收集的数据。学会用统计表和统计图表示数据(板书课题) 一、学习新知。 2 。呈现例 1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 1)引导:表里的“ 6”和“ 15”表示的是什么?观察统计表,你知道一张完整的统计表要有哪些要求? ( 2) 讨论:一幅完整的条形统计图由哪些部分组成,条形统计图是怎样表示统计数据的? 追问:这幅条形统计图中每一格高度表示几人? 完成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引导:你能根据前面记录的数据,完成这里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吗?独立完成在课本上。(学生填表、描图) ( 1)交流统计表数据。交流:你的统计表是怎样填的,最喜欢各类电视节目的人数是多少? 追问:表里的合计数是怎样计算的? (2)交流统计图数据。交流:你是怎样表示最喜欢动画类节目和体育类节目人数数据的? 追问:每类数据的条形高度怎样确定? (3)小结方法: 提问:回顾填写统计表和完成统计图的过程,你觉得要提醒大家注意些什么? 。提问:从这里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里你还能知道些什么? 人数最多和人数最少的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 引导:请大家把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比较一下,你能说说它们各有什么特点吗?互相说一说。 3 交流:你发现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各有什么特点? 二、统计实践。 “练一练”(1) 了解要解决的问题,讨论解决方法, 了解统计内容和要求,学生利用表格分小组调查、收集数据。活动: 2 组长负责,小组成员依次说出自己最喜欢的电视节目。每位学生用画“正”字的方法记录数据。(2) 汇总记录的数据,引导算出全班最喜欢各类电视节目的人数,得出全班汇总结果( 3) 学生根据全班调查结果,完成统计表和统计图。交流完成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并注意标题和日期;填表、描图。(4) 引导:通过统计,你知道了什么,解决了什么问题? 1题。三、全课总结。 。引导:通过学习,你认识了什么,有哪些收获? 对于统计,你有哪些体会? 、记录连续 5天做家庭作业的时间。板书设计: 统计表--------- 填数表示图形统计图------------ 直条表示都能清楚地看出统计的数据直观形象 4 第二课时数据的分段整理教学内容: 课本第 42—43页例 2、“练一练”和第 44页练习七第 2题。教学目标: 、统计的事实,能根据实际需要收集| 分段整理并用统计表表示数据,初步学会对统计结果进行简单分析。 2. 使学生经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分段处理数据的过程,体会分段整理、统计数据是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需要,积累统计的初步经验,培养简单的数据处理技能,发展数据分析观念。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生活实际中的应用,形成用统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进一步培养学习的兴趣和与人合作的态度。教学重点: 数据的分类整理和统计。教学难点: 分段后整理原始数据的方法。教学过程: 一、呈现问题,导入新课。 。出示例 2和鼓号队图片,学生读题。提问:例题讲述的什么事情,要解决什么问题? 。引导:每种服装各要购买多少套,要用什么办法解决呢? 交流:解决这个问题你想到了什么办法?说说你是怎样想的。二、呈现数据,分段整理。 5 。出示:梅峰小学鼓号队一共有 32个队员,老师让每个队员测量了身高,并做好了记录。 ,统计(1)讨论方法。启发:现在要解决每种服装各买多少套的问题, 需要怎样整理每人身高的数据呢?为什么要这样整理? 追问:按 130----139 、 140---49 和 150-----159 这三段整理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1)最新教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