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火腿加工工艺演示文稿
第一页,共三十一页。
金华火腿加工工艺
第二页,共三十一页。
一、概述
中式火腿是带骨猪腿经腌制、洗晒、发酵精制而成的腌腊生肉制品,具有悠久历史,其精细的加工工艺、独特的芳点是保证三签头部位有充足的食盐,并沿骨骼部位撒上新盐,其它部位视陈盐吸收情况适当补充,使整个肉面均匀分布一薄层食盐即可。
第十六页,共三十一页。
覆四盐
第四次上盐又称“覆四盐”,于覆三盐后第6d进行,用盐量为总用盐量的12%,主要目的是为了进一步脱水。
经过上下翻堆后调整腿质、温度,并检验三签处上盐溶化程度,如大部分已溶化需要再补盐,并抹去腿皮上的粘盐,以防止腿的皮色发白无亮光。
第十七页,共三十一页。
覆五、六盐
覆四盐后第7d进行“覆五盐”,一般只在三签部位补盐而达到肌肉最厚处之深层腌透的目的,其它部位不再用盐,用盐量为总用盐的3%左右。
覆五盐后第7d进行“覆六盐”,此时如发现三签部位缺盐要适当补充,以确保整个腌制期间三签部位不失盐。
第十八页,共三十一页。
堆叠腌制
第十九页,共三十一页。
洗晒
腌透了的鲜腿称为“咸腿”。咸腿尚有较多的水分,腿表粘附着较多的污垢和杂质,必须及时进行洗晒,使之继续脱水,保持洁净,防止吸潮而发生黄糊变质,为后期发酵创造必要的条件。
洗晒操作过程:
浸腿→洗腿→晒腿→刮腿→盖印→整形→燎毛
第二十页,共三十一页。
洗晒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浸腿时用水的水质要求符合饮用水卫生标准,水温在10℃以下一般要浸泡15~18h,如果水温高于10℃,要缩短浸腿时间至6~8h。
洗腿时要各个部位都洗到,注重洗刷肉面,并要顺着肌纤维方向进行。
在洗晒过程中,如遇连续阴雨天气,不能及时晾晒干燥时,腌好的腿不宜在床上堆叠过久,否则容易返潮发糊而影响产品质量,必须采取有效的补救措施。如刷除腿面上的盐粒杂质后,悬挂在较高的地方,使之通风,避免发糊,待天晴时再洗晒;或及时浸洗出来,挂于通风的房里,晴天再晒;也可将半干腿上架发酵,日后复晒。
一般经7d左右晴天日晒,肌肉表面出油,失重占腌后腿重的10%左右即可进入发酵室发酵。
第二十一页,共三十一页。
发酵
火腿经腌制、洗晒和整形等工序后,在外形、质地、气味、颜色等方面尚没有达到应有的要求,特别是没有产生火腿特有的风味,因此必须经过发酵过程,一方面使水分继续蒸发,另一方面使肌肉中蛋白质、脂肪等发酵分解,使肉色、肉味、香气更好。
将腌好的鲜腿晾挂于宽敞通风、地势高而干燥库房的木架上,彼此相距5~7cm,继续进行2~3个月发酵鲜化,肉面上逐渐长出各种霉菌这时发酵基本完成,火腿逐渐产生香味和鲜味。
第二十二页,共三十一页。
第二十三页,共三十一页。
发酵中的注意问题(1)
一般情况下,肌肉面霉菌以绿霉为主,黄绿相间,称为“油花”,表明火腿发酵正常,肌肉中食盐含量和水分活度及发酵室温湿度适宜。
以白色霉菌为主,称为“水花”,则表明腿中水分含量过高或食盐含量不足。
如果肉面没有霉菌生长,称为“盐花”,则表明腿中食盐含量过高,难以产生香气。
第二十四页,共三十一页。
发酵中的注意问题(2)
发酵室要求通风良好,气温在15~37℃之间,前低后高,前期温度在15~25℃之间,后期温度在30~37℃之间;相对湿度在55%~75%之间,以60%~70%最佳。
温度过高,会加速脂肪氧化,失油过多;温度过低,影响催化酶的活力,不易出香成熟。湿度过高特别是不够干燥的腿只,容易泛潮发糊,诱发虫害,引起变质;湿度过低表层结构硬化,使外干里不干,影响正常发酵。
发酵室小气候受外界天气影响很大,通常通过开关门窗以调节室内小气候,即晴天开窗通风,雨天关窗防潮,高温天气则昼关夜开,以确保室内温湿度稳定。
第二十五页,共三十一页。
发酵中的注意问题(3)
在火腿发酵期间,由于水分散失,腿皮和肌肉干缩,骨头外露,为使火腿外形美观,要将腿从发酵架上取下进行修割整形,即“修燥刀”。
此次修割一般为火腿的最后整形,所以要将突出肉面的骨头斩平,割除多余脂肪和肉皮,并修割肉面,使其平整,肉面两侧呈弧形,达到金华火腿成品外形标准“竹叶形”。
修割完毕仍将腿固定在发酵架上继续发酵,其间注意加强管理,防止虫害、鼠害,至8月中旬以后气温开始下降时发酵结束。
第二十六页,共三十一页。
落架堆叠
火腿出香,进入中伏阶段。可以通过落架刷霉、分别大小、擦油堆叠,促使后熟软化,然后按照等级规格标准进行质量检验分级,按级堆放,即为成品。
1)落架刷霉:用竹帚或滑梯刷除腿面菌粉和污尘,否则菌污混合油质紧贴肉面难去除,影响卫生。
2)擦油堆叠:堆叠层数以10~12层为宜。做到底层皮面向下,其余的一律肉面向下,皮面朝上。涂油层具有防氧化作
金华火腿加工工艺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