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新冠肺炎隔绝场所工作
学校设置新冠肺炎隔绝场所工作指引一、隔绝场所设置
要建立醒目的表记,门前有“闲人免进”等提醒表记,防止
其他人员误入隔绝场所。
(一)中小学校、托幼机构、校外品都应经严格消毒办理后方可排放
或持续使用。患者走开后,卫生保健人员需对地区进行彻底
消毒。同一室内不能同时安排不同病种的病例。
四、工作人员个人防备和隔绝环境的消毒要求(一)个
,戴医用外
科口罩,每4小时改换1次或感潮湿时改换;戴一次性工
作帽。
接触从隔绝者身上采集的标本和办理其分泌物、排泄物、使用过的物品的工作人员,转运隔绝者的医务人员和司机,需佩带医用防备口罩、穿工作服、隔绝衣、鞋套,戴手套,如实施近距离操作时需加戴护目镜或防备面屏。
每次接触隔绝者后立刻进行手卫生(流动水七步法洗手和手消毒)。
(二)
消毒方法(1)居住环境采用湿式清扫,洗手间、桌椅、水龙
头、门把手、台面等物体表面消毒,可采用冲洗、擦拭、喷
雾的方法。一般选择含氯消毒剂,浓度为500mg/L—
1000mg/L,作用时间应不少于30min。
对复用食饮具采用消毒碗柜消毒。
(3)呕吐物、排泄物、分泌物可采用加盖容器收集,加
含氯消毒剂按终浓度有效氯10000mg/L—20000mg/L混淆作
用2h后排下水道。如呕吐物、排泄物、分泌物等污染物直
接污染地面,可用含过氧乙酸的应急处理包直接覆盖包裹污
染物,作用30min,同时用消毒湿巾(高效消毒剂成分)或
有效氯500mg/L—1OOOmg/L的含氯消毒剂的擦(拖)布擦
(拖)拭可能接触到呕吐物的物体表面及其周围(消毒范围为
呕吐物周围2米,建议擦拭2遍)。
平时的织物(如毛巾、衣物、被罩等)用
250mg/L一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浸泡lh,或采用煮沸
15min消毒。
(5)转运医学察看者的车辆,可用有效氯为500mg/L的
含氯消毒剂溶液喷洒至表面润湿,作用60min后清水冲刷。
终末消毒对经医学察看确定为疑似或确诊新冠肺炎病例的接触者,转移至医院隔绝后,应付原隔绝场所进行全面彻底的终末消毒。%过氧乙酸或3%过氧化氢或
500mg/L二氧化氯,按20ml/m3的量采用气溶胶喷雾方式进
行空气消毒。
消毒前关好门窗,喷雾时按先上后下、先左后右、对表面及空间平均喷雾,作用60miri后开窗通风。喷雾消毒后,按平时消毒方法对物体表面进行擦(拖)拭消毒。
职学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南及流程图一、,成员由学校领导班子、有关部门负责人等组成。校长为防控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全面负责学校疫情防控工作的组织领导、责任分解、任务落实和敦促检查。有多校区办学的学校,各校区须指定防控工作责任人。
成立学校、班级、师生、家长四级防控工作联系网络,实时收集和报送有关信息,随时关注学生健康状况。
“三方案九制度”:
突发公共卫惹祸件应急预案、开学前准备工作方案、开学
工作方案;联防联控制度,传染病疫情及突发公共卫惹祸件的
报告制度,学生晨午检制度,因病缺勤登记、病因追踪制度,
复学证明查验制度,学生健康管理制度,环境卫生检查通告制
度,通风、消毒制度,传染病防控健康教育制度。
明确属地管理原则。各学校要加强与地方卫生健康部门、疾控机构、就近医疗机构的交流协调,取得专业技术支
持,配合有关部门积极展开联防联控。
成立疫情信息定期报告制度,明确信息报告人,实时按要求向有关单位报送信息。
二、防控工作举措(一)、联系方式及家庭成员等信息,逐日收集学生的
体温情况、有无发热咳嗽等症状、主要活动地区疫情状况等信息并做好记录。学生如无可疑症状,可正常返校。有疫情高
发地域居住史或旅游史的学生,自走开疫情高发地域后,居家
或在指定场所医学察看14天。如有发热、乏力、干咳
学校新冠肺炎隔离场所工作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