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z.
市0-3岁婴幼儿教养指南
● 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为进一步推进本市学前教育事业的开展,实现0-6岁儿童教育整体化、系统化、科学化,提高学前教育机构的3岁前婴幼幼儿模仿成人的单词或短句,学着称呼人、用单词句表达自己的需求。
7.提供时机让婴幼儿感知生活环境中的花草和树木、人和物,指指认认,初步建立实物和图片、物体和词语之间的联系。
-
1
. z.
8.帮助婴幼儿充分感受色彩和形状,尝试涂涂画画。
9.引发婴幼儿感受音乐节奏带来的快乐,跟着音乐做动作。
〔六〕19-24个月
1.让婴幼儿逐步养成睡眠、进餐、盥洗的好习惯,生活有规律。
2.在盥洗时帮助婴幼儿学着使用肥皂、毛巾,学脱鞋子、裤子、袜子和外衣。
3.鼓励婴幼儿养成用餐时吃一口、嚼一口、咽一口和口渴时喝水的习惯。
4.提供时机让婴幼儿练习自如地走、跑,进展举手扔球、玩叠高积木、串大珠子等游戏,并学着收放玩具。
5.鼓励婴幼儿区分周围生活环境中的常见物,让其对物体的形状、冷热、大小、颜色、软硬等差异明显的特征有充分的感知体验。
6.鼓励婴幼儿学用简单句〔双词句〕表达自己的需求,说出自己的名字,提供时机多进展亲子阅读、听故事、学念儿歌。
7.提醒婴幼儿与人打招呼,学着在和同伴一起玩耍、游戏中形成初步的规则意识。
8.引导婴幼儿随着音乐节奏做模仿动作,跟唱简单的歌曲,用各种材料涂涂画画。
〔七〕25-36个月
1.养成婴幼儿按时上床、安静入睡、醒后不影响别人的睡眠习惯。
2.鼓励婴幼儿用小勺吃完自己的一份饭菜,愿意吃各种食物,自主地用杯喝水〔奶〕。
3.提供婴幼儿模仿成人做事的时机,帮助其学习自己穿脱衣裤、鞋袜,自己洗手擦脸,主动如厕。
4.让婴幼儿有练习钻爬、上下楼梯和走小斜坡的时机,体验运动的乐趣,培养初步的环境适应能力和自我平安保护意识。
5.让婴幼儿操作摆弄积木、珠子、纸、橡皮泥等玩具,提高其手指的灵活性和手眼协调性。
-
1
. z.
6.提供感知常见动植物和简单数字的时机,帮助婴幼儿觉察指认颜色、形状、时间〔昼夜〕、空间〔上下、外〕等明显的差异。引导其开场了解人、物、事之间的简单关系。
7.鼓励婴幼儿学用普通话大胆表达自己的需求,理解并乐意执行成人简单的语言指令。
8.提供图画书,培养婴幼儿阅读的兴趣,学习讲述简单的事情和学讲故事、念儿歌。
9.帮助婴幼儿逐渐适应集体生活,愿意亲近教师和同伴。引导其学习对人有礼貌,不影响别人的活动。
10.引导婴幼儿跟着音乐唱唱跳跳,用声音、动作、涂画、粘贴等多种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
三、组织与实施
婴幼儿教养活动的组织与实施,主要在托幼机构和家庭中进展。
〔一〕托幼机构教养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1.营造清洁、平安、温馨的家庭式环境,提供方便、柔和、易消毒的生活设施,创设温馨宁静的睡眠环境,保障婴幼儿身心安康和谐地开展。
2.充分考虑给婴幼儿留有足够大的活动空间,创设爬行自如的、适合进展单独活动、与同伴平行活动及小群体活动的空间。空间要有相对开放的区隔,隔栏要低矮。物品放置取用方便、有序,有相对的稳定性。
3.提供数量充足的、平安的、能满足多种感知需要的玩具和材料。玩具材料应逐步提供,并以开放的形式呈现,给婴幼儿以舒适随意之感,便于自由选用。
4.关注每个婴幼儿对玩具材料的不同需求,充分利用生活中的真实物品,挖掘其含的多种教育价值,让其在摆弄、操作物品中,获得各种感官活动的经历。
5.观察了解不同月龄婴幼儿的需要,把握其情绪变化,尊重和满足其爱抚、亲近、搂抱等情感需求,给予悉心关爱。
6.观察婴幼儿的活动过程,及时捕捉和记录其行为的瞬间,用个案记录和分析的方法,因人而异地为
-
1
. z.
其开展制定个别化的教养方案及成长档案。
7.尊重、顺应婴幼儿自然的生理节律,加强生活护理,用一对一的方式帮助和指导盥洗。随着月龄的增长,支持、鼓励其自己动手。
8.以蹲、跪、坐为主的平视方式,与婴幼儿面对面、一对一地进展个别交流。成人的语速要慢,语句要简短、重复,略带夸。关注婴幼儿的自言自语,在自愿、自发的前提下,引导其多看、多听、多说、多动,主动与其交谈。
9.随着婴幼儿月龄的增长,适当创设语言交流、音乐感受及肢体律动等集体游戏的气氛,引发其模仿学习。用轻柔适宜的音乐、朗朗上口的儿歌、简短明了的指导语组织日常活动,让婴幼儿体验群体生活的愉悦。
10.日常生活中各环节的安排要相对固定,容与容间要尽可能整合,同一容应屡次
0-3岁婴儿养育指南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