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蝉教案.doc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课题短文两篇课时两课时课型新授主备人复备人总课时数两课时教学内容短文两篇教学目标 1、品读、欣赏课文,感受课文委婉清柔、自然流畅的风格。 2、学习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3、了解先抑后扬及由物引发哲理的写作方法。 4、领悟生命的意义。引导学生树立积极生活、认真对待生命的人生态度。教学重点 1、感受作品语言柔美、细腻的风格,学习文章先抑后扬的写法。 2、联系生活,深人感受生命的美好,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情感。教学难点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导入新课生命是多彩的朝霞,映照着广阔的大地;生命是智慧的火花,点缀着灿烂的星空;生命是美丽的鲜花,装扮着绚丽的人生。生命真是一个奇迹。一枝从淤泥里长出的夏荷,竟开出雪一样洁白纯净的花儿;一粒细细黑黑的萤火虫, 竟能在茫茫黑夜里发出星星般闪亮的光;一株微不足道的小草,竞开出像海洋一样湛蓝的花;一只毫不起眼的鸟儿,在树头唱出远胜小提琴的夜曲;一条柔软无骨的蚯蚓,居然能在坚实的土地里如鱼在水中似的自由遨游。夏天里不断聒噪着的蝉,海边一枚小小的贝壳,都会引起我们对生命意义的追问和思索……板书课题。三、整体感知 1、听课文录音。二、作者简介简要介绍作者。 2、明确学习目标。 3、有感情地朗诵课文(抽男女学生各一名)。自读课文,思考下面几个问题: a、《蝉》一文里有一句话是全文的文眼,请找出来,并说说自己的理解。 b、《贝壳》一?文中,作者先对贝壳的精美作了一番描述,然后生发了哪些联想?(此环节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整体阅读,初步感知文章的内容,并且要求学生联系文章的主旨以及问题所处的具体语境作深入地分析、解答) 四、研读与赏析再次默读全文,思考下面问题: 1、《蝉》一文中的“斜阳里,想起秋风颜色,就宽恕了那烦人的聒噪”,“秋风颜色”给了你怎样的感受? 小组讨沦交流明确: a、“哪管是 90年, 90天,都不过要好好的活过。”是全文的文眼。它是由抑到扬的关键原因,也是由蝉引发的关于生命的深刻道理。不管是写蝉的烦人的聒噪,病蝉的弱小,还是写蝉17年埋在泥下, 出来只活一个夏天的短暂生命,都是因为有这句话,才显得有厂意义和光彩。它也提醒我们,不管生命有多短暂,都要好好地活,给人振奋精神的感觉。 ,想到为了这样一个短暂、细小,脆弱、卑微的生命:苍却是那样用心地营造了它的居所——精致的贝壳。并由此进——步想到自己的生命,虽然也有限,但总比贝壳里的生命要长一点,空间要多一点,那岂不是更应该好好面对它,让它显得像贝壳一样美丽、令人珍惜、惊叹。讨论后明确: 1、我们一般是听见秋风的声音,但作者用了“秋风颜色”,巧妙地在听觉感受之外,增 2、《贝壳》—文中的“是不是也应该用我的能力来把我所能做到的事情做得更精致、更仔细、更加的—丝不苟呢”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3、《贝壳》最后一段说:在千年之后,也许会有人对我留下的痕迹反复观看,反复把玩,并巳会忍不住轻轻地叹息: “这是一颗怎样固执又怎样简单的心啊尸你怎样理解此处的“怎样固执而又怎样简学-的心”?4、试比较两篇散文有何相同和不同之处。(把着力点放在过程上,既要看学生的探究积极性,还要看是否做到全员参与和全程体验,更要看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探究精神和合作能力,以及活动中主动发现问题和探索问题的能力)五、拓展延伸加了独特的视觉感受。有新意。它赋予秋

蝉教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xxj16588
  • 文件大小50 KB
  • 时间2017-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