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教育书籍心得体会万庙中心小学董文成通过大量的阅读教育书籍,给了我很多教育实践中曾经历过,却未细细揣摩的教学真谛, 我久久的徜徉在这片书海中, 深深的懂得教书育人的不易, 我们得时时反省自己, 时时反思自己, 才能将工作更落到实处。教师是否愿意花时间反思自己的工作, 是教师是否具有专业素养的标志。没有最好, 只有更好。学海无涯, 艺无止境。教师的专业追求、专业探索、专业提升, 要靠不断的反思, 教师要学会在言说和行动中思考,在反思批判中成长。自己的教育生活就是一种学术行为, 自己的一言一行都应不断反思。这也许将成为自己需要时时温习的功课。我愿把自己一路走来的反思提出来,与广大教师共勉。 1. 读书一生好教师的知识结构应当由三块组成, 即精深的专业知识, 开阔的人文视野,深厚的教育理论功底。古典文学修养和哲学修养的不足, 决定了我要以为学生生命奠基为追求, 必须靠读书学习进行自身的弥补和进修,要像永不干硬的海绵一样不断地吸收和纳取。 2. 激情不老这应该成为为师品格的重要追求。马克思说, 激情是人追求自己的对象世界的一种本质力量。只要生命在, 激情就在。教师的激情就是要点燃学生的情绪, 照亮学生的心灵。对教育的激情, 应该从现在的外在表象化为内在的精神气质。不因年龄的增长,环境的改变,地位的升降而改变。 3. 宁静致远一个好教师不全是靠培训成长起来的, 更不是靠检查、评比造就的。教师很苦很累,比如各类名目繁多的学历进修,课改通识培训, 市级的、省级的甚至国家级的教学比赛压得教师喘不过气来。教师自由发展的空间,已被剥夺殆尽──整天忙着读人家的“书”,自己的“书”却没有读。这种过重的外在负担将导致“肤浅后遗症”。因此, 与其忙忙碌碌, 不如围绕自己的特色钻研下去, 深化, 细化, 创造属于自己的心灵财富,在浮躁的现实中寻求一份属于自己的宁静心境, 并置身其中朝着理想的目标默默地努力,静静地成长。 4. 以写促思写作不仅是积累经验的一种方式, 更是逼迫自己勤于阅读和思考的强劲动力。因懂得这些, 虽工作辛劳, 文笔稚嫩, 但我仍坚持用文字记录自己的教育生活, 让忙碌的我不断与宁静的我进行对话, 让冲动的我不断接受理智我的批判,让实践的我不断接受理论的我的提升。 5. 伸展个性教师不能没有独特的风格,不能没有鲜明的个性。随波逐流,循规蹈矩是自己成长的最大敌人。“独立之思想,自由之精神”也应成为我们为师的座右铭。我想对自己说的是,人云亦云的尽量不云,老生常谈的尽量不谈, 要学会独立思考, 而不是跟着“风”跑。对自己的教学,不要考虑完美,要考虑最有特色。 6. 爱在细节教师要学会爱, 爱在细节, 因为教育就是一堆细节。比如, 对待生活在当今社会环境的学生, 教师缺少的不是强力和果断, 缺少的是教养和耐心,需要的是更多的等待和细心。“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尤其对所谓的学习、心理有“障碍”的学生, 要学会做“寒里”和“雪中”去“送炭”的人, 更要成为学生在困难或痛苦中及时送去精神安慰的人。 7. 海星角色教育, 不变的永远不会变, 改变的必将会改变。创新不是推倒历史, 更不是在沙漠上建设大厦。回顾过去是有益处的, 如果我们对前人视而不见的话, 我们身上的独创性不会很好地保存下来并取得快速的发展。教师要成为一名真正的审视者、反思者、继承者, 但应当永远把自己定位在是教
读教育书籍心得体会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