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热却没有诗歌长期
7月下旬,在长沙德思勤24小时书店举办的“潇湘诗会大暑·留守小朋友专场诗会”,至今还在发酵。这不仅仅是炎热的缘故。
“用诗歌启动一扇光明之窗”。组织者的意图达到了。久负盛名的“潇湘诗会”,也进入了一种新天热却没有诗歌长期
7月下旬,在长沙德思勤24小时书店举办的“潇湘诗会大暑·留守小朋友专场诗会”,至今还在发酵。这不仅仅是炎热的缘故。
“用诗歌启动一扇光明之窗”。组织者的意图达到了。久负盛名的“潇湘诗会”,也进入了一种新的境界。诗歌或诗会,所有要接地气,所有要关注社会、关注民生。这一方向,是对的的。
我和“潇湘诗会”有缘,尽管这次是第一次参与“改版提质”后的“潇湘诗会”。
“潇湘诗会”开办于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正是诗歌浪潮席卷潇湘大地之日,也正是新乡土诗派创立之时。我清晰地记得,湖南一批德高望重的诗人、作家、艺术家,例如黄起衰、弘征、李少白、杨里昂、胡岱霞等,成为最初的开路先锋。据说要举办“潇湘诗会”,所有人的脸所有洋溢着兴奋的光泽。每一种人,以上一次“潇湘诗会”为荣,以听一次“潇湘诗会”为幸。“潇湘诗会”成为湖南诗坛最隆重的节日。
当年,长沙市青少年宫“人满为患”。从1986年5月“红五月·潇湘诗会”开始,我始终是台下的最忠实的“旁听生”。激动人心的时刻到了,1989年10月,我最后登上了第4届“潇湘诗会”的舞台,用一口改不掉的宁乡话朗读诗作《湘西的魅力》。当年,一首诗被“潇湘诗会”看中,不亚于在《诗刊》刊登组诗。这是真实的感受,至今还觉得无限荣光。
潮涨潮落,和全国同样,湖南诗歌曾浮现相对沉寂的时段,“潇湘诗会”逐渐淡出诗人们的视野。近年来,“潇湘诗会”复苏了,又慢慢地进入亢奋期。这跟一种诗人有关,这位诗人叫胡述斌,像一种打了鸡血的诗人。
其实,我跟这个在长沙工作的湖北人胡述斌是老好友。新乡土诗派创立时,她就是一员大将。也许,部分诗人不懂得她的笔名叫“凡溪”。
天底下,湖北人被称为“九头鸟”。“九头鸟”遇到“湖南蛮子”,是有事做的。当年,我们在一起做了一件事——自掏腰包,办了一张对开大报《诗歌导报》。自然是内刊,但的确很有影响,成为新乡土诗派的主阵地。
飞机所有有失联的时候,我和胡述斌也失联了一段时间。究竟还是诗歌的感染力强,我们因诗歌结识,又因诗歌回归。
这一次,我望着她,她望着我。是不是互相看“出土文物”呢?是不是所有在嘀咕对方所有老了呢?
胡述斌说:“搞这件事,累。”
天热却没有诗歌长久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