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与波的传播距离间的相互关系。( )
8、形成折射波的基本条件是入射角等于临界角。( )
9、入射角大于临界角产生不了透射波。( )
10、一个分界面情况下直达波与反射波的时距曲线总会相交。( )
三、名词解释(3 分/题)
1、反射定律 : 反射线位于入射平面内,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2、透射定律 :透射线位于入射平面内,入射角的正弦与投射角的正弦之比等于介质一与介质二两种
介质中的波速比。
3、惠更斯原理 :在已知波前面(等时面)上的每一个点都可视为独立的、新的子波源;每个子波
源都向各方面发出新的波(称为子波),子波以所在处的波速传播,最近的下一时刻的这些子波的包
络面或包络线便是该时刻的波前面。
4、最大穿透深度 :回折波到达某一深度之后开始上拐,此深度称为最大穿透深度。
5、信噪比:有效信号与干扰信号的振幅或能量的比值。
6、视速度:沿测线传播的速度。
7、炮检距:激发点到地面个规则测点的距离。
8、振动图 :在地震勘探中,每个检波器所记录的,便是那个检波器所在点处的地面振动,它的振
动曲线习惯上叫做该点振动图
9、地震子波:地震波传播到更远的距离(100m 到几百米)后,振动图的形状逐渐稳定,成为具有
多个相位、延续 60-100ms 的地震波。
四、简答题(6 分/题)
1、讨论时距曲线的实际意义是什么?
A 各种波的时距曲线上的特点是在地震记录上识别不同类型地震波的重要依据 B 如果采用自激自收
方式,又各接收点地震道组成的地震剖面上,反射波同相轴形态与地下界面的形态是相对应的。
2、反射波时距曲线的主要特点有哪些?
A 曲线是双曲线 B 若为倾斜界面,双曲线极小值点总是偏向界面的上倾方向 C 反映了反射波旅行时和炮检距之间的关系。
3、折射波法在地震勘探中有哪些具体应用?
A 用于研究深层构造,如盐丘构造的探测
B 用来确定地表地层的特征,即确定低(降)速带和静校正参数
第 3 章 地震资料采集方法与技术
一、填空题(1 分/空)
1、地震勘探中干扰波的类型主要有两大类: 规则干扰 和 随机干扰 。(2 空)
2、规则干扰波是指具有一定 主频 和 视速度 ,能在地震记录上以一定 规则
出现的干扰波。如 瑞雷面波 、 声波 、 浅层折射波 、
侧面波 、 工业电干扰 、 多次反射波 等都属规则干扰波。(9 空)
3、瑞雷面波的主要特点是 频率低 、 速度低 、 频散 和
质点振动轨迹为逆时针椭圆 。(4 空)
4、陆上地震勘探的震源主要包括两大类,一是 炸药震源 ,二是 非炸药震源 。(2 空)
5、地震信号的动态范围是指 地震波振幅的强弱差别的变化范围 。(1 空)
6、测定低(降)速带主要采用 浅层折射法 和 微地震测井法 方法。(2 空)
7、静校正是指 对引起时距曲线畸变的地面表层因素的校正
地震勘探原理综合练习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