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大学生对手机依赖性的调查
◆孙华忠
(周口师范学院经济管理系07国际贸易专业)
【摘要】本文以周口师范学院的大学生为研究对象,以问卷方式调我们也对大学生的手机携带时间做了简单的询问的调查
。我
查了周口师范学院大学生对手机的依赖状况。基于以前学者的研们发现大一、大二和大三的学生对手机的用途基本上是短信和打
究——大学生已经患上了“手机依赖症”的观点,但从本文的调查电话,他们携带手机的时间明显低于大四学生。经过进一步调查
及分析中,得出了与其截然不同的结论:大学生对手机有一定的依分析,大四学生面临就业等,需要搜索大量的信息并且要与外界保
赖,但这种依赖是对其功能的依赖,并没有排除与外界社会的接触持联系,所以带手机的时间偏长,也就说明,大学生对手机的依赖
而患上“手机依赖症”。是对其功能的依赖。
I关键词】大学生手机依赖话费使用工商注册三、结论
一
、理论回顾
在对大学生手机使用的基本状况进行分析时,我们发现出了
(1)早期的媒介依赖理论。媒介依赖理论是由德弗勒和鲍尔
以下几个特点:
· 基洛奇在 1976年提出的,它的核心思想是:受众依赖媒介提供
(1)手机基本囊括了大学生所需的所有功能。以前学者研究
的信息去满足他们的需求并实现他们的目标。媒介依赖理论的基
的结果显示:短信的隐蔽性和自由的特点,避免了直接交流的尴
本假设是:一种新的媒介在社会站稳脚跟后,人就会与媒介之间形
尬,其价格便宜,符合了大学生的消费观念;它的多种形式(包括声
成一种依赖关系,这种关系具有双向性质,但相互依赖中较强的一
音、图片、彩信等形式)更是满足了大学生的口味。大学生成为了
方是媒介,他们主要从传播内容方面控制着人,人越是指望收到有
名副其实的“短信一族”。短信功能已经成为大学生手机依赖功能
用信息,只要他们还没有失望,他们的依赖性就越强烈。
的一个构成部分,但与接打电话功能相比较而言,它还不是学生最
(2)使用与满足理论。这个理论研究起源于 20世纪 40年代
依赖的功能。
的美国。该理论把受众成员看作是有着特定“需求”的个人,把他
我们在对大学生使用手机的附加功能的调查中发现,在基本
们的媒介接触活动看作是基于特定的需求动机来“使用”媒介,从
功能不改变的情况下,手机在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必需品中,扮演着
而使这些需求得到“满足”。
重要的角色。手机内含闹钟、MP3和 MP4、游戏、记事本和备忘录、
(3)有关手机依赖的国内研究现状。①车基金会 2006年 6月
照相机和录像机、电子字典、录音收音、蓝牙红外、WAP上网等等。
发表《台湾学生使用移动电话调查报告》,其调查对象包括岛内
只要拥有一个多功能手机,不必再买其他电子产品去浪费钱财,而
2242名小学生(五年级以上)和大学生,调查显示近 7成学生有手
且使用起来方便快捷,这就更能满足大学生的需求。
机依赖症。②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的一个学生课题组完
(2)大学生手机话费消费观念与生活费多少有关。手机话费
成的《“短信文化”对大学生心理及行为影响的问题研究》,课题组
的多少与生活费基本成
大学生对手机依赖性的调查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