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项羽本纪》教案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学会深入阅读人物传记,对传记文学有更进一步的认识。
2.学习自主揣摩判断文言词义、判断文言现象并进行归纳整理。
3.学会用批判的眼光去观察、思考,在了解 ——项羽
看不起,胸怀大志,有一种霸气。( “悍而戾” )
C “巨鹿之战”一节,讨论分析塑造人物的方法。
战前 决心死战
战中 勇猛血战
战后 召见诸侯
1、正侧结合
2、对比手法
3、一系列的动词,急促的短句,与激烈的交战厮杀相得益彰
辅助材料
在这场决定双方胜负存亡的关键性决战中,项羽充分展示出其勇猛善战,一往无前的将帅神威,使他的一生功业发展到了顶峰。明代茅坤说,巨鹿之战是“项羽最得意之战,太史公最得意之文”。文中自“项羽已杀卿子冠军,威镇楚国,名闻诸侯”以下对巨鹿之战的正面描写部分,虽文字不多,却极有气势,尤为精彩,值得反复诵读。
4
在巨鹿之战中,作者运用了什么手法来描写战争?表现了项羽什么的形象?大量采用短句有什么效果?
明确:明人唐顺之认为巨鹿之战是“项羽最得意之战,太史公最得意之文”。在这场决定双方胜负存亡的关键性决战中,项羽充分展示出其勇猛善战,一往无前的将帅神威,他的一生功业发展到了顶峰。故而侧重展现其将帅神威形象。 破釜沉舟、势如破竹,战争取得决定性胜利。 三个“无不”、两个“莫敢”从侧面极力渲染烘托项羽的将帅神威。
随堂思考:
(1)我国古代散文中的战争描写,与小说中侧重于兵戎相见的正面描写不同,多侧重于双方战略的形成、人心向背、双方的内政、外交等战争诸因素的交代。对战争的交锋场面及结局,一般不多着笔墨。思考这种写法和传奇、武侠小说中侧重交战场面描写的手法相比,有什么好处和不足?
(2)回顾必修三《鸿门宴》
巨鹿之战基本消灭了秦军主力,并使秦王朝内部出现分裂,导致秦军首领章邯投降。项羽在纳降秦将,并在新安坑杀秦朝20万降军后,继续向秦地进军,于公元前206年12月攻破函谷关,进驻鸿门。此时项羽年仅28岁,即成为各诸侯军的统帅,事业上可谓如日中天。
巨鹿之战是项羽等人受楚怀王派遣,从北路击秦时为救赵国而遭遇的大战。同受派遣而从南路攻秦的刘邦,则由于项羽主战的巨鹿之战吸引了秦军主力,而得以长驱直入,率先入关,从而与因战争耽搁而后来入关的项羽,发生了反秦军队中的内部冲突。这一冲突导致了鸿门宴上刀光剑影的明争暗斗,并由此拉开了继秦代灭亡之后楚汉数年相争的序幕。而项羽性格中的长处短处都在鸿门宴上得到集中体现,他毕生的功业及生命历程,也以此为标志,出现了重大转折。
鸿门宴一段已选入必修课本,本书对这一段内容予以简单介绍,目的是让学生在学和垓下之战的背景,有个全面、系统的了解、把握,并由此思考或讨论:鸿门宴的结局对项羽的人生历史和楚汉相争的最终结局,产生了怎样的重大影响。
八、自读后文,按课堂训练整理
九、小结
十、课后作业:
巩固前知,预习4—8小节。
5
第二课时教案
教学目标:
1. 品读第4-8节,疏通文意,掌握主要内容。
2. 体
《项羽本纪》教案SAM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