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的预习方法有以下几种:
1.五步法:最基本最常用。具体指一看(提示、课文、注释、课后练习),二查(工具书资料),
三思(课后练习、层次、段意、中心、句子、写作特色),四批(批注重点、疑点),五议(疑难)。
内容,当然,重点读的还是文本教材。一篇课文,我要求学生在预习的时候至少
读两遍,第一遍主要是略读,感知课文,弄清文体。第二遍精读,要求学生按照以下几个步骤去研读课文。
2、勾画。勾画就是在阅读的过程中,将一些关键性的字、词、句勾画出来。初中阶段,学生接触到
的主要有三种文体,即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虽然新教材已经淡化文体的讲解,但是作为常识性的知
识,我们应该让学生了解并掌握,为以后的写作打下基础。因此在勾画的时候一定要因文而异,不同的文
体勾画的重点是不同的。例如,在阅读记叙文的时候,着重勾画一些提纲挈领的语句,特别是能够概括文
段中心的句子,同时把握文章中的六要素,以便更好地了解文章的写作结构。其次是把一些表现力较强的
字词找出来,加上着重号。再次是勾画一些自己认为比较优美的、重要的或者是不理解的语句,并进行简
单的思考。这样就会大大地提高课堂效率。
3、查阅。结合课文的注释和一些工具书,扫清阅读障碍,过字词关。新教材的每一篇课文后都有“读
一读 写一写”,学生可以将查出来的字音词意写在上面,便于以后复习。另外学生还要将课文中出现的而“读
一读,写一写”里没有列出来的生字词补充出来,这样就更加完善了。除此以外,学生还要留意一下那些不
能如常解释的词语,看是否有特殊用法。比如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端木蕻良的《土地的誓言》中有这样一句话:“我的心还在喷涌着热血,因为我常常感到它在泛滥着一种热情”。其中“泛滥”一词就不能作常规理解,
那么学生就要通过查阅工具书来弄清楚它在句中的含义。如果条件许可,学生还可以自主查阅有关作者及
写作背景的资料,以便更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
4、设计预习表。此环节主要由学生在阅读、勾画、查阅的基础上自行设计并完成,它能够反映每一
个学生的预习情况。预习表主要由三部分组成,一是填写课题、文体、作者及其相关情况;二是对文章内
容的梳理;三是提出难点和教学建议。预习表既可反映学生预习的效果,又可为教学传递信息,教师经过
归纳、筛选,再把它融入课堂,列进教学环节中去,指导学生学习,就可进一步提高课堂效率。
以上的几种方法适用于比较简单的文章。在学生预习习惯未养成之前,教师一定要悉心指导,教给
学生预习的方法,并且预习作业也要认真检查,否则便会流于形式,一旦习惯养成,教师就可以放手,在
上新课之前只需要提醒学生做就行了,但偶尔也要抽查一下,以免个别学生偷懒。
(二)探究预习
这是学生在常规预习的基础上进行的深入研读,其目的是培养学生在自读中的探究意识,所以我称
其为探究预习,一般适用于难度较大的讲读课文和复杂的文言文。我指导学生主要从语言、文章主题、综
合性的问题及教学建议几个方面去思考,然后把自己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以书面的形式写出来,
可以接着前面的预习作业写,不一定面面俱到,但一定要写出自己感受最深的一点。实践证明,如果学生
发现的问题越多,学习气氛
常用的预习方法有以下几种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