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色谱分析法基本概念
现代色谱分析法是一大类分离分析方法。
第一页,共六十八页。
在互不相溶两相间,混合物被流动相携带流过固定相,因各组
分在两相间分配平衡的差异,各组分随流动相移动的速度有差
异八页。
1)A─涡流扩散项:
固定相颗粒(dp)越小,填充越均匀( λ越小)
A越小,H越小,柱效越高,色谱峰越窄。
第三十二页,共六十八页。
板高, H(cm)
固定相颗粒大小对板高的影响
第三十三页,共六十八页。
2)B/u─分子扩散项
γ:弯曲因子;
Dg:组分在流动相中
的扩散系数
气相色谱的分子扩散远大于液相色谱
流动相
柱内谱带构型
相应的响应信号
第三十四页,共六十八页。
流动相
固液界面
固定相
组分分子
Cs
Cm
3)C u─传质阻力项:C = (Cm+ Cs)
第三十五页,共六十八页。
Cm:流动相传质阻力
固定相颗粒越小,载气扩散系数越大(分子量越小)
气相传质阻力越小
第三十六页,共六十八页。
Cs :固定相传质阻力
固定液粘度及液膜厚度越小
液相传质阻力越小
第三十七页,共六十八页。
4) 流动相线速度对板高的影响
第三十八页,共六十八页。
例:已知一色谱柱在某温度下的速率方程的A=; B=; C=, 求最佳线速度u和最小塔板高H.
解: H=A+B/u+Cu
最佳线速: u最佳=(B/C)1/2
=()1/2=
最小板高:
H最小=A+2(BC)1/2
=+2(×)1/2=
第三十九页,共六十八页。
例:某一气相色谱柱,速率方程式中A、B、C的值分
, -1,×10-2 s,计算最佳流
速和最小塔板高度。
第四十页,共六十八页。
是否柱效能越高,色谱分离的效果就越好?
Question
第四十一页,共六十八页。
Question
载体粒度由60目改变为100目,若其它条件不变,H-u曲线有何变化
同一根色谱柱,分别用H2、N2作载气,测出H-u
曲线如下,判断A、B分别代表哪种流动相,并解
释原因
第四十二页,共六十八页。
4、分离度(R)-全面评价两组分色谱分离的效果
选择性
柱效能
第四十三页,共六十八页。
R=
完全分离
第四十四页,共六十八页。
5、色谱分离基本方程式
分离度与n 、α及κ的关系
n增加到原来的3倍,
,R增加到原来的9倍
结论
选择合适的固定相(流动相)以增加
是改善分离度最有效的方法
κ增加,R也增加,但效果不及α明显
第四十五页,共六十八页。
分离度与n有效的关系
第四十六页,共六十八页。
第四十七页,共六十八页。
例:分析某试样时,两组分相对保留值α2,1=,
柱的有效塔板高度H有效=1mm,需要多长的色谱柱才
能分离完全?
解:两组分能分离完全,则R≥
第四十八页,共六十八页。
例:,有一不与固定相作用的物质, min。。试问:
1)柱分离度R;
2)柱平均理论塔板数nav
3)平均塔板高度Hav
4),则柱长至少应为多少?
第四十九页,共六十八页。
1)柱分离度R;
第五十页,共六十八页。
2)柱平均理论塔板数nav
第五十一页,共六十八页。
3)平均塔板高度Hav
第五十二页,共六十八页。
4),则柱长至少应为多少?
第五十三页,共六十八页。
1、定性分析
三、色谱定性定量分析
1) 用已知纯物质
对照定性
保留值定性
第五十四页,共六十八页。
2) 用经验规律和文献值定性
经验规律
碳数规律
在一定温度下,同系物的调整保留时间的对数与分子中碳数成线性
分离分析法导论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