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问题 巧设情境
赵爱芳 摘 要:《纲要》强调“幼儿同伴群体是宝贵的教育资源”,“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因此积极有效地利用幼儿自身及环境资源,在充满问题的情境中多引喜迎问题 巧设情境
赵爱芳 摘 要:《纲要》强调“幼儿同伴群体是宝贵的教育资源”,“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因此积极有效地利用幼儿自身及环境资源,在充满问题的情境中多引导、多提问、多思考、多讨论、多交流,能较好地培养幼儿遇事多思考的习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相应地增强幼儿自信心、责任感及对生活积极的态度。
关键词:问题情境;幼儿;解决问题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2)01-0062-02
现实忧虑:
:如今的家庭多为“六加一”的恒温、封闭结构模式,家庭成员对孩子往往宠爱有加、代办过多。孩子在长辈预设好的温厢软阁里无“忧”无“虑”地生活,缺乏独立性、责任感,依赖性强,遇到一点小挫折、小困难,只会哭鼻子、找大人、耍性子,缺乏解决问题的意识与能力。
:幼儿园是家长的服务机构,服务、安全是幼儿园的生存保障线。虽然《纲要》一再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的合作者、支持者、引导者,但面对眼前三、四十个古灵精怪、状况不断的幼儿,老师不得不为了幼儿园的声誉、自己的饭碗随时保持高度的警惕,哪里有火扑向哪里,为的是将问题和危险消灭在萌芽状态。可 “负责”的老师扑灭的也许正是一团智慧的火花,丢失的是三、四十个教育同盟和良好的教育契机。
作者倡议:
现代教学论研究指出,问题是一切研究的出发点。幼儿是通过问题进行学习的,有了问题才有思考,有了思考才有解决问题的方法。我们教师的工作并非传授信息,也不是传授知识,而是将知识置于某种条件中,发现和创设问题情境,从而使幼儿能在其答案和更广泛的问题之间建立一种必然的联系,让他们的智力和能力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提高。我们不仅要有效利用幼儿一日生活中的问题情境,还要刻意“制造”一些问题,引导幼儿观察、分析、推理、论断、实践、验证,在思考中成长、在辨析中沟通、在矛盾中进步,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信、自立、自强。
推荐做法:
一、利用、诱发问题情境,突现问题
好奇好问是幼儿突出的特点,在幼儿的生活、游戏、学习、交往以及与环境的交互中随时会爆发出一些令孩子新奇的问题。如:为什么吃饭的时候用调羹很方便、可吃面条用调羹却很不方便呢?为什么两组孩子比赛跑步两次的结果各不相同呢?到底怎样才能比出输赢?怎么样可以反败为胜呢?角色区里的妈妈和姐姐老为争抱娃娃而吵闹不休,能不能试着自己解决?区角结束时地上总有些瓶瓶罐罐、纸屑材料,能不能自己收拾?怎么样会让自己组更快收拾好呢等等都是包含着“问题”的学习内容。我们老师只要时时留意、处处留心,就可以很好地选择利用平时孩子们经常遇到的或感兴趣的、有价值的问题作为课程内容加以深入和突现。
另外,我们还要积极地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幼儿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正是思考的起始点。我发觉自己经常是利用以下几种方法设置问题、重现问题的:
喜迎问题 巧设情境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