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中医跟师心得.doc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1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中医跟师心得
范伏元教授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经验总结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是 一种以中轴关节和肌腱韧带骨附着点的慢性炎症 为主的全身性疾病,以炎性腰背痛、肌腱端炎和不 对称外周大关节炎为活血祛瘀通络,又可以引诸药下行;川芎、当归、白芍活血养血,取
“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 灭”之意;木瓜舒筋活络,除湿和胃,既能温散风湿, 又能补阴津,使筋有所养。茯苓、甘草补气健脾,扶 助正气,甘草调和诸药,又为使药。诸药相伍,使风 寒湿邪俱除,气血充足,肝肾强健,腰痛得以缓解。 独活寄生汤出自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现代研 究表明独活寄生汤具有抗炎、镇痛的作用,可明显 改善微循环以及调节免疫功能。范伏元教授运用独活寄生汤加减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收效显著。
3 运法求变
注重关节功能锻炼 由于强直性脊柱炎易累及胸椎、腰椎、颈椎、髋部等中轴关节,严重者可致 脊柱强直,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工作及生活。因此, 配合关节的功能锻炼是十分重要的。范老师在临证时 常指导患者坚持关节功能锻炼,可选择游泳、散步、 太极拳等运动,并进行坐位、站立、髋(分腿,后伸、 膝-胸运动)、颈椎等关节的功能锻炼,以防止脊柱畸形。
中衷参西 中医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有诸多 方法,一些轻症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可通过单纯中 药治疗病情即可缓解,但对于一些急剧进展型强直 性脊柱炎患者,单纯中药治疗并不能控制病情的发 展,故
范老师“师古而不泥古,参西而不背中”,将中医 的辨证和西医的辨病相结合,在西医西药规范诊治 的基础上,予中药改善症状,或治疗兼证,针对病程 中的不同阶段、不同环节、不同问题适时参与、有机 配合,共同提高强直性脊柱炎的治疗效果,而不拘 泥于一法。
4 典型案例 王某,男,25 岁,汉族,职员,未婚,于 2015 年 1月 20 日以“腰背部僵硬疼痛间作 3 年加重 1 月”就 诊。患者自诉 3 年前在无明显诱因下出现腰背部僵 硬疼痛,晨起明显,活动后减轻,未重视,此后症情 时有反复,曾在私人门诊就诊,考虑“腰椎间盘突出 症?”予中药口服及膏药外敷,症情时好时坏。近1月来,腰背部疼痛明显,伴双髋部疼痛不适,晨起明显,活动后减轻,起床困难,翻身困难,就诊于外院 风湿科,查骶髂关节CT示:双侧骶髂关节炎(II 级 改变),HLA-B27(+),诊为“强直性脊柱炎”,予口服塞来昔布胶囊、柳氮磺吡啶肠溶片治疗,症情略好 转,但停药后反复,目前为求中西医结合治疗来诊, 症见:腰背部僵硬疼痛,伴双髋部疼痛不适,晨起明 显,活动后减轻,腰部活动不利,起床困难,翻身困 难,畏寒喜暖,得热则舒,腰膝酸软无力,阴囊潮湿寒冷,纳可,寐安,小便调,大便稀溏,舌暗红,苔白 厚,脉沉弦细。中医诊断:大偻(肾虚督寒),治以补 肾强督,祛寒除湿。处方:狗脊 15g、鹿角胶 3g、骨碎 补 20g、独活 15g、羌活 10g、桂枝 12g、威灵仙 15g、 制附片 1
0g、续断 12g、防风 10g、川牛膝 12g、醋山甲 15g、熟地 15g、杜仲 15g、淫羊藿 15g、白芍 12g、知母 10g。水煎服 7 剂,每日 2 次。另外,继续服用塞来昔 布胶囊及柳氮磺吡啶肠溶片。2014 年 4 月 29 日再 次就诊,感腰背部僵硬疼痛减轻,畏寒乏力减轻,随 证加减治疗半年后,患者腰背部疼痛明显缓解,双 髋部无疼痛,腰部活动正常,畏寒乏力明显改善。遂停药。
心得2
跟师临诊,俗称“抄方”,是年轻中医师成长的一门必修课,也是中医人才培养及学术传承的经典模式之一。我在门诊上常可看到很多学生随老中医出诊学习时,其兴致和精 力皆在老师的处方本身,老师每开出一张处方,学生们便如获至宝,记录者有之,拍照者有之,似乎如此便可掌握老中医的学术精华,达到抄方的目的。其实,抄方的意义远不在此, 老师的处方固然要抄,但重点在于通过抄方而学到辨证施治 的思路和方法,进而传承名老中医的临证经验和学术思想。
我跟师临诊抄方日久,自以为小有所得,现整理一二,以飨同道。
1 跟师抄方是中医传承的捷径 名老中医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通过细致入微的临证思 考和反复的疗效观察,积累了丰富而宝贵的经验。如在审证上,有重视望诊而善于见微知著者,有详于脉诊而做到洞晓 五脏者;在用药上,有方小量薄讲究轻可去实者,有方大量宏 推崇重剂起沉疴者。这些都是医者临证多年智慧的结晶。而若想领悟其中之奥妙所在,非侍诊左右、耳濡目染不能体会。 通过跟师临诊抄方,直接观察老师的临证思路与用药规 律,无疑可以最直观、最便捷地体悟和掌握其临床经验与学 术特点。所以,在跟师抄方过程中通过亲身观摩、口传心授、 直觉领悟等途径来继承老师的中医药经验,是年轻中

中医跟师心得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儒林
  • 文件大小2.67 MB
  • 时间2022-06-15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