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O C I O L O G Y 大连理工大学通识核心课程《社会学》电子教案 Copyright ? 2013社会学大连理工大学通识核心课程大连理工大学公共管理与法学学院《社会学》教学团队主讲人:丁堃教授 Email:******@dlut. 2013 年3 月 S O C I O L O G Y 大连理工大学通识核心课程《社会学》电子教案 Copyright ? 2013 第第4 4章章家庭与亲密关系家庭与亲密关系第一节婚姻家庭关系及其结构第二节历史上的婚姻第三节中国婚姻家庭与亲密关系 S O C I O L O G Y 大连理工大学通识核心课程《社会学》电子教案 Copyright ? 2013 3 一、社会学视角的婚姻婚姻:可以被界定为两个成年个体之间被社会所承认与许可的性的结合。传统观念上的婚姻是指一对异性男女,依据习俗礼仪、婚姻法规定结成夫妻的行为或事实。婚姻的社会学角度分析: ,婚姻是异性男女的结合;从关系上说,是一种特殊的两人关系;以结合(或分离)的性质区分,可分为自愿的和非自愿的两大类。第一节婚姻家庭关系及其结构 S O C I O L O G Y 大连理工大学通识核心课程《社会学》电子教案 Copyright ? 2013 4 “夫妻关系”,而不是任何非夫妻关系,如“同居”、婚外恋、同性恋等。 。 S O C I O L O G Y 大连理工大学通识核心课程《社会学》电子教案 Copyright ? 2013 5 二、家庭关系与家庭结构?传统意义上的家庭是指以女性和男性婚姻关系为基础,依据一定的礼仪、规范和法制所组成的生活共同体、社会制度或基本单位。?婚姻关系是组织家庭的充要条件,也是家庭的标志。?家庭是以夫妻关系为基础的生活共同体。?家庭是一种法制化的社会制度或单位。 S O C I O L O G Y 大连理工大学通识核心课程《社会学》电子教案 Copyright ? 2013 6 亲属制度纽带: 是指个体之间的联系,这种联系或是通过婚姻而形成,或是通过连接血亲(母亲、父亲、同胞、子嗣等)的血统关系而确立。 S O C I O L O G Y 大连理工大学通识核心课程《社会学》电子教案 Copyright ? 2013 7 扩大家庭: 在绝大多数传统社会中,核心家庭还属于某种更大的亲属关系网络。当住在同一家户中的不只是一对已婚夫妇及其子女,而且还有近亲,或是彼此之间有一种紧密而又持续的关系时,我们便称之为扩大家庭,一个扩大家庭可能包括(外)祖父母、兄弟及其妻子、姐妹及其丈夫、姑姨和甥侄。多偶婚: 一夫多妻制、一妻多夫制。一夫多妻制:美犹他州原教旨主义的摩门教徒,封建社会的中国一妻多夫制:是一种仅占世界婚姻总量 1%的奇特婚俗与家庭制度,在我国,至今还保留在藏族、珞巴族、门巴族以及一部分纳西族中。 S O C I O L O G Y 大连理工大学通识核心课程《社会学》电子教案 Copyright ? 2013 8 。 2. 之后是一种过度形式,从 17 世纪早期延续到 18世纪之初。对于夫妻之爱、亲子之爱,也越来越强调其重要性,尽管父亲的权威力量也有增长。 3. 在第三个阶段,逐渐发展出了我们今天在西方世界最熟悉的那种家庭制度类型。由密切的情感纽带维系起来的群体,享有高度的家内私密性,对子女的抚养非常重视,情感性个体主义的兴起。历史社会学家劳伦斯· 斯通把 16 世纪到 19 世纪的(英国)家庭演变区分为三个阶段: 第二节历史上的婚姻 S O C I O L O G Y 大连理工大学通识核心课程《社会学》电子教案 Copyright ? 2013 9 历史学家博斯韦乐也曾经指出:在前现代的欧洲,婚姻最初常常是一种财产安排,中间基本上是抚养孩子,到最后才事关爱情。事实上, 没几对夫妻是“因家”成婚的,倒有许多是先共同经营家户,抚养子嗣,共享生活经历,在此过程中逐渐培养出彼此之间的爱情的。几乎所有留存的写给亡故配偶的墓志铭都展露出深切的依恋。与此相反,以爱情开启的婚姻,中间也基本是抚养孩子(如果有孩子的话),而到最后常常只是事关财产,爱情到此时已不再出场,或是只剩下缥缈的记忆。( Boswell 1995 ) S O C I O L O G Y 大连理工大学通识核心课程《社会学》电子教案 Copyright ? 2013 10 郑杭生把人类家庭制度划分为以下四个发展阶(郑杭生: 《社会学概论新修》精编版): 1. 血缘家庭。婚配“自由”, 生儿育女没有固定的匹配对象,因而形成以血缘为纽带的族群家庭。 。“族外群婚关系”阶段。
社会学社会学第四章家庭与亲密关系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