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内容摘要学法、知法、懂法、守法, 是现代法治社会对每个公民的要求,特别是对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法律素质的提高更为迫切。本文通过实践调查报告数据分析, 对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现状和影响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办法。 2 某省医科大学汾阳学院大学生法律意识调查报告及分析法律意识,是人们的法律观点和法律情感的总和,其内容包括对法的本质、作用的看法,对现行法律的要求和态度,对法律的评价和解释,对自己权利和义务的认识,对某种行为是否合法的评价,关于法律现象的知识以及法制观念等。大学生法律意识是大学生群体对法、法律或其现象的反应形式,即心理、知识、观点和思想,包括对法律的情感、认知、评价和信仰等的内心体验。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也是未来社会的支撑主体,其法律意识如何,直接影响到公民的法律素质和整个社会法治文明的程度。一、研究和培养大学生法律意识的意义对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现状进行客观、准确的研究及分析,是有针对性地开展法律教育,提高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遵守法律内在自觉性的基础。从年龄上讲,大学生是一个横跨青年和成年的群体,由于尚未形成成熟、科学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其法律意识带有明显的易变性和不成熟性。加之历史原因、外部环境以及大学生自身素质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个别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和行为与社会要求存在一定的偏差。因此,准确地了解和掌握当代大学生的法律意识现状和法律需求,对于提高法律教育的针对性,切实提高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大学生遵守法律内在自觉性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现代法律意识,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长远方针,是国家法制建设的百年大计,是促进培养现代化合格人才的需要。二、当前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现状与分析(一)调查形式和结果经过对某医科大学汾阳分校 09,10,11 三个年级多名大学生的法律知识进行了随机抽样调查, 本次调查共发出问卷 100 份,收回 100 份,收回率 100% 。其结果显示: 1. 法律知识的来源及对法律知识重要性的认识 %的学生的法律知识主要来源于学校的教育, %的学生法律知识来源于电视和报纸,受家庭影响及其他来源的占 %。自己认为掌握了必要的法律知识且能灵活运用于解决现实问题的学生占 %, %的学生认为自己法律知识不足或不能灵活运用。 %的学生认为需要学习或深入学习法律知识, %的人认为只需要了解一下就可以了, %的学生认为完全不需要。约 1/3 的学生认为造成法律意识薄弱的原因为法律教育活动的局限性,1/2的学生认为社会的不良风气及贫富悬殊是主要原因。这表明大部分学生法律知识缺乏,学校系统的法律知识教育不足,不能满足大部 3 分学生的需求。 2. 主动运用法律知识的能力在实际生活中, 有意识的主动运用法律知识的学生比例仍然不高,如参加勤工俭学时,有意向与用人单位签订合同的占 61 %,无意向的人占 39%;被骗或被盗、被抢时选择向公安机关或学校保卫处报案的占 87 %,不报告的占 13%;认为报案没用或司法机关不能提供有效保护的人占 %。遇到不法行为时,男生选择漠不关心的比例占到 10%左右,女生比例占 6%。 3. 对法律的信任度和对当前法治的整体现状的满意度对法律保持信任的学生占 35
大学生法律意识调查报告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