鄱阳湖生态旅游示范区规划纲要为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动员大会精神,紧密策应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国家战略,加快建设鄱阳湖生态旅游示范区,特制定本规划纲要。一、重要意义(一)建设鄱阳湖生态旅游示范区有利于推动绿色发展和传播生态文明生态旅游是以可持续发展为理念,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以统筹人与自然和谐为准则,并依托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和独特的人文生态系统,采取生态友好方式,开展的生态体验、生态教育、生态认知并获得心身愉悦的旅游方式。设立鄱阳湖生态旅游示范区,普及生态理念,推广绿色生产和绿色消费方式,走出一条生态与旅游经济协调发展的新路子,有助于推动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迈进,构建生态文明社会,实现经济、社会与生态三个效益的统一。(二)建设鄱阳湖生态旅游示范区有利于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科普教育建设鄱阳湖生态旅游示范区,深入挖掘和全面展示区内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人文旅游资源和自然旅游资源,能够让广大旅游者充分感受祖国大好河山和源远流长的赣鄱文明,能够陶冶人的情操、传承千古文明,激发建设祖国的神圣使命,增进爱国主义情感。无论是专业科考还是普通游览,示范区内丰富的原生态资源、种类繁多的动植物和独特的地质遗迹都能激发游客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丰富游客的植物学、动物学、生态学、地质学、环境学等科学知识。(三)建设鄱阳湖生态旅游示范区有利于推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和进位赶超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是现阶段旅游业发展的必然要求。生态旅游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有利于促进资源消耗型利用向增值型利用转化,有利于促进欠发达地区脱贫致富和社会发展,有利于促进旅游业从数量型增长向质量型增长转变。鄱阳湖生态旅游示范区坚持绿色发展,科学保护生态系统,合理开发旅游资源,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可全面提升旅游产业综合素质,促进旅游产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四)建设鄱阳湖生态旅游示范区有利于造福民生和保育生态环境旅游业带动功能大、辐射能力强、倍增效能高, “一业兴而百业旺”。设立鄱阳湖生态旅游示范区,推动生态城镇、绿色乡村、旅游型新农村建设,能够完善湖区的基础设施配套,提高区内物质文明和生态文明建设水平,使人民生活环境更加和谐,物质条件得到改善,幸福指数不断提高。在生态敏感地区, 生态旅游更是重要的替代产业。通过发展生态旅游,保护一湖清水,可以使鄱阳湖区域永远成为人民宜游宜居宜业,动植物宜留宜栖宜养的生态家园。(五)建设鄱阳湖生态旅游示范区有利于展示江西绿色崛起新形象鄱阳湖的一湖清水是我省一张靓丽的“名片”。成功打造鄱阳湖生态旅游示范区,可以吸引更多的游客来江西旅游,享受“绿色家园”的温馨,领略江西自然风光、山水风景、民俗风情、乡土风物和社会风尚的独特魅力,大大提升江西美誉度。通过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优化旅游产品结构,打造国内外一流的生态旅游目的地,把江西的绿水青山和良好生态转化为具有市场震撼力的旅游产品,可以大大增强江西吸引力。二、基本条件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范围为基本依据,结合环鄱阳湖主要旅游资源的分布状况,确定鄱阳湖生态旅游示范区规划范围,具体包括南昌、九江、景德镇、鹰潭、上饶 5市以及抚州、宜春、新余、吉安的部分县(市、区),共 51个县(市、区)。(规划范围:东湖区、西湖区、青云谱区、湾里区、青山湖区、南昌县、新建县、进贤县、安义县、浔阳区、庐山区、九江县、瑞昌市、星子县、德安县、永修县、共青城、湖口县、都昌县、彭泽县、武宁县、修水县、昌江区、珠江区、乐平市、浮梁县、月湖区、贵溪市、余江县、信州区、上饶县、鄱阳县、余干县、万年县、婺源县、玉山县、德兴县、弋阳县、横峰县、铅山县、广丰县、丰城市、樟树市、高安市、靖安县、临川区、东乡县、资溪县、金溪县、渝水区、新干县)面积 万平方公里,人口 2555 万人。 2009 年旅游接待总人数 5750 万人次,旅游收入 418 亿元人民币,分别占全省比重的 % % 。(一)生态条件鄱阳湖区域名山大湖星罗棋布,山山钟灵毓秀,湖湖碧波荡漾,生态环境优美,空气质量优良。鄱阳湖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是四大淡水湖中唯一没有富营养化的湖泊,同时也是具有世界影响的重要湿地。鄱阳湖一湖清水水质长年保持在Ⅲ类以上,湖中拥有丰富的鱼类、鸟类等物种资源,是全球 95% 以上的越冬白鹤栖息地,在保护全球生物多样性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功能保护区,是世界自然基金会划定的全球重要生态区,是我国唯一的世界生命湖泊网成员,在我国乃至全球生态格局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优越的生态环境是鄱阳湖生态旅游示范区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前提。(二)旅游资源条件鄱阳湖区域是我省旅游资源富集区,旅游资源种类多、规模大、品位高。这里集聚了 2个世界遗产、 2个世界遗产提名地、 2个世界地质公园、 1处国际重要湿地、 5个国家遗产、 2个
鄱阳湖生态旅游示范区规划纲要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