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八 章 抗 体
本章教学大纲
【目的要求】
1.掌握 抗体和免疫球蛋白的概念、结构、类型和功能。各类免疫球蛋白的特性和功能。
2.熟悉 免疫球蛋白的类别转换机制;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和应用。
据H链的抗原性不同)
IgG —γ(gamma)
IgA — α(alpha)
IgM — μ(mu)
IgD — δ(delta)
IgE — ε(epsilon)
(1)类
(2)亚类
IgG:IgG1, IgG2, IgG3, IgG4
IgA:IgA1, IgA2
(根据轻链C区抗原特异性不同分型)
(1)型 κ(kappa)型
λ(lambda)型
(2)亚型(λ链):
OZ(+) (或λ1) :第190位(亮氨酸)
OZ(-) (或λ2) :第190位(精氨酸)
Kern(+)(或λ3) :第154位(甘氨酸)
Kern(-)(或λ4) :第154位(丝氨酸)
(二)同种异型(allotype)
同一种属不同个体之间免疫球蛋白也具有的差异性,主要反映在分子的CH和CL上的一个或数个氨基酸的差异 (genetic markers — 遗传标志)。
Gm因子:Gm1~30
Am因子:A2m1,A2m2
Km因子:Km1,Km2,Km3
(三)独特型(idiotype)
在同一个体内,不同B细胞克隆所产生的免疫球蛋白分子V区以及T、B细胞表面抗原受体V区所具有的抗原特异性不同。由免疫球蛋白的超变区特有的氨基酸序列和构型决定。
二、抗体的生物学活性
(一)特异性结合抗原
超变区-表位
静电力、氢键、范德华力
可逆
影响因素:PH、温度、电解质
中和效应 — 中和毒素和病毒
与Ag结合 — 促吞噬细胞吞噬
(二)激活补体系统
Ab(IgM、IgG)+ Ag → C1q → 补体经典途径
IgG4、IgA和 IgE的凝聚物 → 补体旁路途径
(三)结合Fc受体
(1) 介导超敏反应:Ⅰ型超敏反应;
(2) 调理作用(opsonization):IgG + 抗原(颗粒性)
→ FcγR(单核、巨噬细胞及中性粒细胞)→ 促
吞噬细胞吞噬;
(3) ADCC:IgG + 抗原(靶细胞) → Fc γR(NK
细胞)→ 杀伤靶细胞。
(四)通过胎盘和粘膜
三、抗体的Fc受体
(一) IgG的FcR分Ⅰ、Ⅱ、Ⅲ型,均属免疫球蛋
白超家族成员
FcγRⅠ:单核细胞、 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
IgG(IgG1和IgG3)的高亲合力受体;
FcγRⅡ:分布广泛,以低亲和力结合免疫复合物和
多聚形式的IgG;
FcγRⅢ:IgG1、IgG3为低亲和力受体。巨噬细胞、
NK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中性粒细胞,与单
体或免疫复合物形式的IgG结合,介导NK细
胞的ADCC效应及巨噬细胞的捕获或清除等。
(二) IgE的Fc受体
FcεRⅠ:
结构:跨膜糖蛋白,属Ig超家族, IgE的高亲和力受体。
分布和功能:嗜碱性粒细胞和肥大细胞,介导Ⅰ型速
发型超敏反应。
FcεRⅡ(CD23):
结构:穿膜糖蛋白,低亲和力受体, 属C型凝集素家族
成员。
分布:成熟B细胞、活化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等。
(三) IgA的Fc受体
FcαR(CD89)为跨膜糖蛋白,属Ig超家族成员。为中等亲和力受体,主要表达于单核细胞、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等,介导吞噬、ADCC以及炎症介质的释放。
(四) IgM受体、IgD
前者主要表达于B细胞,二者共同表达于成熟B细胞。
Fc
医学免疫学的版课件抗体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