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一、编制依据
1、《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标准》
2、《建筑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二、工程概况
开工日期:2010年4月15日
竣工日期:2010年12月31日
建筑面积8091㎡;㎡.1首层放线是根据现场平面轴线控制桩向建筑物进行投测,在地下首层进行投测,在首层地面上作出几个大角轴线控制线。验线合格后,并加以保护,以作为向上传递轴线及高程的必备依据。
,在首层作完轴线控制桩点后向上投测,在外柱的四个大角做上轴线后先上引测和内控制校核闭合后,在分其他轴线尺寸、门窗洞口线。
6
<H≤60米,允许误差为10mm。
,验线手续办完后,对2-13层竖向轴线引测进行定位。
,布置好的尺寸标注点进行定位。
、互检合格后,请监理工程师进行验线闭合后,办理签字手续作为轴线竖向引测依据。
:
,根据首层轴线控制点向上引测,具体做法如下:
,闭合后,再进行向上引测。方法有两个:一是用激光铅垂仪或经纬仪向上引测。
。
:
,放置在基点上,使下部激光点对准基点,上部激光点垂直射上,射到施工层上。
,盖在施工层留洞的洞口上,这时激光照在上面,等光点不晃动时,可在纸上打点,使点与激光点重合,然后用小白线或墨斗弹线,把该点引测到洞口外,呈交叉型,两方向交点正是引测的竖向轴线基点,其他基点引测方法一样。
:搭设架子高度超过施工层高度,然后将经纬仪安置在架子上,将经纬仪对准下层的基点,然后打射下层足够远的一点,可以确定一条直线,然后打射在施工层,这样施工层就有了一条基线,这样就可以在施工层进行放线,当放线完毕后,再在其他位置将各轴线向下进行投测校核,在确认正确无误后,方可进行施工。
6
:
,它是由大线坠、钢丝、三脚架组成的一种引测方法。具体操作方法是在施工层安置三脚架,在架子上使用钢丝与线坠连接,线坠尖部对准基准点,上层钢丝不晃动,稳定后,钢丝就是向上引测的基准点,用墨斗进行交叉弹线。其他基准点引测方法与其相同。
:
,作好一道标高,起始线500mm(50线),并用红油漆标出来。仪器安置在施工层对引测传递上来的施工层高程点进行校核。当引测到施工层的高程点,有几个或多个是相同的,那该点就是该层的50线。
10、沉降观测
:
,挖土后基坑地面的原土向上回弹越多,建筑物施工后其下沉越大,为了测定地基的回弹值在拟建建筑物的纵横主轴线上打直径100mm的钻孔直至基础底面以下300~500mm处。
,并测量标志的顶面标高,当套管提出后,测量标志留在原处,在套管提出后,所形成的钻孔内装石灰粉,以表示点位。
8
,按石灰粉的位置,轻轻找出测量标志,测设其标高;在浇筑混凝土前,再次测量其标高,从而得到各点的地基回弹值。
:
为了了解地基下不同深度、不同土层受力的变形情况与受压的深度,以及了解建筑物沉降对临近地面由近到远的不同影响,其观测目的和方法同回弹观测。
:
,就在垫层上设计指定的位置,埋好临时观测点。沿纵横轴线和基础周边设置观测点。
,,一般第一次观测应在观测点安设稳固后及时进行。结构每上升一层,观测点上移一层,并进行观测直到±,再按规定埋设永久性观测点,然后每施工一层,复测一次,直至竣工。
,第二年复测四次,第三年复测二次,直到沉降稳定再按规定每一年进行一次复测,5年后完成沉降观测任务。
、精度要求、使用范围及观测方法是根据设计和工程要求制定的。沉降观测有以下几个特点:
。
。
。
,在观测中本工程采用"一稳定、四固定"的基本措施。
8
"一稳定"是沉降观测依据的基准点
测量放线施工方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