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七年级上人教版语文知识点总结.doc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38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8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8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七年级上人教版语文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上人教版语文知识点总结
1/38
七年级上人教版语文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上册语文总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
一、知识构造
第1课《春》
(一)文学知识
:日本看护妇
一、文学知识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满族。现代有名作家,人民艺术家。代表作《骆
驼祥子》。
二、日异月新
七年级上人教版语文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上人教版语文知识点总结
3/38
七年级上人教版语文知识点总结
镶(xi

ānɡ)

发髻(jì)

悠闲

广阔

空灵

济(j

ǐ)南
七年级上人教版语文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上人教版语文知识点总结
38/38
七年级上人教版语文知识点总结
水藻(zǎo)

澄(chénɡ)清

展现(l

ù)露(l

òu)破绽

响晴

响亮
七年级上人教版语文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上人教版语文知识点总结
38/38
七年级上人教版语文知识点总结
三、文章思想内容
七年级上人教版语文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上人教版语文知识点总结
38/38
七年级上人教版语文知识点总结
本文抓住“温晴”这一文眼构想,角度独到,描绘出济南冬天特有的魅力,表达了作者对济南的热爱之情。
第1段:济南的天气——温晴
第2-4段:济南的山:俯视全城、济南全景、一城山色、雪后斜阳
七年级上人教版语文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上人教版语文知识点总结
38/38
七年级上人教版语文知识点总结
第5段:济南的水:城外远山、卧雪眠房、岸边垂柳、绿萍水藻第6段:总束全文,既点题,又深入题意。
四、重点问题
“济南的冬天”与“冬天的济南”有什么不相同?
“冬天的济南”落在“济南”这个地方,重在状况;“济南的冬天”,落在“冬天”这个季节,重在感觉(精神)。文章取题为“济南的冬天”,表示作者是从感觉(精神)的角度去写的,而不是从光景的角度去写的。
五、相关“冬”的诗句
,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唐··柳宗元《江雪》
,千树万树梨花开。(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第3课《雨的四时》
(一)文学知识
本文作者:刘湛秋,男,今世有名诗人,翻译家,议论家,曾被誉为“抒情诗之王”。(二)文章思想内容
作者抓住多种光景及特色,调动多种感官,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为我们展现了四幅美丽的画面,字里行间我们感觉到作者对雨深深的喜欢之情。
(三)重点内容
春雨——美丽、温柔、妩媚夏雨——热忱、粗暴
秋雨——沉寂、隆重、成熟冬雨(雪)——自然、沉寂、贞洁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
《观沧海》
文学知识
这首诗是一首乐府诗。
作者曹操(155~220),字孟德,东汉沛国谯县人。汉献帝时官至丞相,后被封为魏王。曹操是汉末的政治家、军事家,也是重要作家。
重点内容
诗中对光景作总写的句子是: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详尽写诗人见到的状况的句子是: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描绘诗人想象中的状况的句子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绚烂,若出其里。
本诗的主要表达方式是描绘,但是也有两句诗是叙事的,这两句叙事诗是: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本诗中最能反应作者广博胸襟的诗句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绚烂,若出其里。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文学知识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诗人,有“诗仙”之称,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享
年61岁,

(1)表现对远方朋友的慰问,表现牵挂友人命运之情无时不在,并有此心明月能够作证的诗句: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七年级上人教版语文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上人教版语文知识点总结
8/38
七年级上人教版语文知识点总结
2)本诗表达凄凉氛围的句子:杨花落尽子规啼
3)正面写诗人的愁绪,表达对友人的深切同情的诗句是:“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4)第一句采用了杨花与子规两个意象,有什么作用?
答:杨花与子规两个意象的作用是:点明季节,点明要旨,创办基调氛围。杨花象征分别
与漂泊,子规叫声沉痛。“杨花”飘飞给人以漂泊之感,“子规”悲涕令人顿生分别之恨,经过特定的光景为全诗衬着了一种愁苦、凄凉的氛围。
5)第二联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第二联把明月人格化,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

七年级上人教版语文知识点总结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8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雨林书屋
  • 文件大小1019 KB
  • 时间2022-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