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1
α
2000 年 4 月唐都学刊 A p r 2000
第 16 卷第 2 期 T angdu Journal V o l 16 N o 2
α
唐太宗李世民人才观述评
王平川
(陕西教育学院思政教研室, 陕西西安 710061)
摘要: 房太宗李世民以其封建政治家少有的恢廓胸怀和卓越胆略, 提出了任人唯贤、知人善
任、“赏罚分明”、赏直斥谀等一系列重要的人才思想, 对当朝乃至后世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 唐太宗; 任人唯贤; 知人善任; 赏罚分明; 赏直斥谀
中图分类号: K242. 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1- 0300 (2000) 02- 0057- 05
唐太宗李世民是一位有政治远见和励精图治的政治家。他驰骋沙场, 东征西讨, 翦灭群雄,
为建立多民族的统一王朝立下赫赫战功。完成统一大业不久, 他就以“功盖天下, 中外归心”继
位称帝。他以清醒的头脑和智慧选拔并录用各类人才为唐王朝服务, 以封建政治家少有的恢廓
胸怀和卓越胆略, 提出了许多重要的人才思想, 对当朝乃至后世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一、为政之要, 惟在得人
历史的经验证明: 用人是否得当, 关系到国家政权的巩固, 关系到江山社稷的安危。李世民
对此有较为清醒的认识, 提出了“为政之要, 惟在得人”的重要思想。
“以古为镜, 可以见兴替”。李世民从隋朝的灭亡中深刻地认识到: 有“明君”还须有“能臣”。
如蜀之后主, 北齐之文萱, 同是昏庸淫佚之君, 但他们却能用诸葛亮和杨忄音之类的贤臣, 使其
政权得以维继, 而隋文帝“性至察而心不明”,“恒恐群臣内怀不服, 不肯信任百司, 每事皆自决
断”, 致使群臣不敢各抒己见, 发挥才能,“朝臣既知上意, 亦复不敢直言, 宰相已下, 承受而已”。
所以,“虽则劳形苦神, 未能尽合于理”。这样日积月累,“乖谬既多, 不亡何待”? 隋炀帝专制独
裁, 是历史上有名的拒谏饰非者。他公开宣称: 达官想以诤谏而求名, 为我所不能容忍;“卑贱之
士”我虽然对他们客气些, 但也休想通过诤谏而有出头之日。正因如此, 杨素、宇文达、虞世基辈
就投其所好。他们利用职权, 朋比为奸, 闭塞贤路, 见其贤者而排斥之。国家本已危机四起, 风
雨飘摇, 而炀帝还蒙在鼓里, 陶醉于太平颂歌之中, 造成国家破亡, 政权覆灭。所以, 有“明主”还
必须有“能臣”, 天下才能“大治”。
李世民认为,“大乱之后, 既是太平之运也”, 而“能安天下者, 惟有用得人才”。他说:“以天
下之广, 岂可独断一人之虑? 朕方选天下之才, 为天下之务”。在一次君臣关于“守天下难易”的
讨论中, 李世民干脆地说:“任贤良, 受谏诤, 即可, 何谓之难”。可见, 在李世民眼里, 人才与国家
收稿日期: 1999- 12- 13
作者简介: 王平川(1958 一) 陕西淳化人, 陕西教育学院思政教研室讲师。
· 57·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社稷紧密联系在一起。他晚年为太子李治撰写的《帝范》一书中,
最新精品范文-唐太宗李世民人才观述评_王平川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