泄泻(小儿腹泻)中医护理方案
一、 常见症候要点
1、湿热泻:主症泻下次数频量多,蛋花样水便,日 10 余次以上,泻下急迫,呕吐, 高热,烦渴,精神烦躁或萎靡,尿量少黄,舌质红,舌苔薄黄腻,脉滑数,指纹青紫。
2、 风寒泻:主症大便清泄泻(小儿腹泻)中医护理方案
一、 常见症候要点
1、湿热泻:主症泻下次数频量多,蛋花样水便,日 10 余次以上,泻下急迫,呕吐, 高热,烦渴,精神烦躁或萎靡,尿量少黄,舌质红,舌苔薄黄腻,脉滑数,指纹青紫。
2、 风寒泻:主症大便清稀如鸭粪或多泡沫,色淡黄或青绿,臭气不甚,日泻10余 次,肠鸣,腹痛伴低热,稍咳,口不渴,舌苔白润,脉浮,指纹紫滞。
3、 伤食泻主症微热或无热,恶心、不思食、呕吐乳块,泻下次数不多,呈黄绿色
水样便或夹有奶块便,酸臭气,腹胀,排气恶臭,舌苔白或黄厚腻,脉滑数,指纹沉。
4、 脾虚泻:主症形体瘦弱,面色苍黄,肌肤松软,精神疲乏,喜睡懒动,自汗或盗汗, 乳食减少,大便稀溏或乳食不化多残渣,唇舌淡白,舌体胖,舌苔薄白或少苔,脉细 弱,指纹淡。
5、 脾肾阳虚泻:主证久泻不止,大便清稀,澄澈清冷,完谷不化,或见脱肛,形寒肢 冷,面色胱白,精神萎靡,睡时露睛,舌淡苔白,脉细弱,指纹色淡。
二、 常见症候/症状施护
腹痛、腹泻
1、 观察大便得次数、色、质、量、气味。
2、 体温、精神、哭声、指纹、腹痛、腹胀等情况、
3、 出现面色苍白、四肢厥冷、冷汗时出、便如稀水、脉微细时,报告医生配合 处理、
4、 出现腹泻严重、尿少、皮肤干瘪及眼眶、前囟凹陷时,报告医生配合处理。
三、 中医特色治疗
1、 湿热泻、伤食泻:中药汤剂宜温服,风寒泻、脾虚泻、脾肾阳虚泻:中药汤剂宜 热服、
2、 “腹泻贴”,贴于神阙、中脘、仆参等穴,每次1〜3克,每日1〜2次。
3、 湿热泻推拿疗法:清补脾土,清大肠,退六腑,揉小天心。风寒泻推拿疗法:揉外 劳宫,推三关,摩腹,揉脐,揉鱼尾。伤食泻推拿疗法:推板门,清大肠,补脾土,摩腹, 逆运内八卦,点揉天突。脾虚泻推拿疗法:推三关,补大肠,摩腹,推上七节骨,捏 脊。
4、 脾肾阳虚泻 灸法取足三里、中脘、神阙。隔姜灸或艾条温与灸、每日 1-2 次。
(三)特色技术 1。穴位贴敷(详见附录 2)。
(二)饮食指导
1、 饮食以素食、流质或半流质为宜忌食荤腥、油腻、生冷瓜果等哺乳患儿应 减少乳量与次数。
2、 伤食泻患儿应控制饮食,必要时禁食。
3、 脾虚泻患儿可食三药粥及健脾利湿之品,忌食肥甘厚味之品。
4、 脾肾阳虚泻饮食宜热而软,少量多餐。
(三)情志调理
1、 多给患儿交流、接触,减轻患儿不安情绪,避免不良刺激。
2、 鼓励年长患儿表达内心感受,针对性给予心理支持。
3、 指导家长掌握排解不良情绪得方法,如音乐疗法、谈心释放法、转移法等。
五、护理难点
(一)服药依从性差
解决思路:
1、 建立目标人群档案,利用多种形式进行健康教育干预。
对目标人群进行定期追踪、随访与效果评价。
(二)不良生活方式
解决思路:
1、 利用多种形式进行健康教育并进行个体化指导,建立良好得生活方式。
2、 定期门诊复查。
六、护理效果评价
附:泄泻中医护理效果评价表
泄泻(小儿腹泻)中医护理效果评价表
医院:
泄泻中医护理方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