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实施十万“新市民”素质提升工程服务“新市民”融入城市生活.docx


文档分类:办公文档 | 页数:约1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谢谢欣赏
实施十万“新市民”素质提升工程服务“新市民”融入城市生活
宁波市江北区社区教育学院
一、引言导入
原本只有初中文化的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区甬江街道乌隘村的任意华,一年前参加区里组织的免费作时间长、 劳动强度大、 流动频繁,
难以参加日间学习的现状, 积极改革教学模式, 推出人性化、贴身式的教学服务模式。一是以“市民大课堂”为载体,开
展“携手新市民、共建新江北”主题活动,把教学深入到新市民聚集的社区、工厂。二是以校企合作为突破口,实施岗
位技能培训, 提升新市民技能素质。 一方面通过扩大订单式、委托式培训办班模式,根据企业需要培训外来职工。如社区
学院与宁波平直针织品有限公司、甬微集团等企业合作开设了服装平修工、机修工高级磨工等培训项目;另一方面根据企业生产特点,量身定制教学内容供企业选择。如江北电大
(慈城成校)开设的高级采购师培训项目受到全国 500 强企业——金田集团的积极参与。三是以开设学历教育班为抓
手,鼓励新市民学文化。 2008 年江北率先在宁波首个新市民社区——梅堰社区开设财会专业成人中专班。在此基础上,
2009 年又把新市民纳入 “双证制” 教育,使其享受同城待遇,
大大提高了新市民的文化水平和就业能力。
完善就业服务,解决子女入学
在对新市民进行教育培训的同时,扎实做好训后服务和
管理工作,对考核鉴定成绩合格取得各类证书的新市民实行
跟踪服务,及时向其免费提供就业信息,努力构筑“培训—
—推介——就业”的教育培训机制。同时高度重视流动人口
谢谢欣赏
谢谢欣赏
子女入学问题,区政府专门出台《进一步做好外来务工人员
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工作实施意见》 ,区教育局还将外来务工
人员子女就学问题纳入全区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切实解决外
来新市民的后顾之忧。值得一提的是,从 2008 学年起,江
北区逐步免除了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杂费、课本费和作业本
费,使其与本地孩子一样平等地接受义务教育。
坚持理论引领,凸显特色亮点
新市民教育是新时期面临的一个新课题,需要及时总结
提炼,解决实践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积极探索新市民教育
的规律。经过区教育局积极筹备, 《城市化进程中新市民素
养提升的区域性战略研究——以宁波市江北区为例》被列入
为国家级课题,形成了具有江北特色的新市民教育理论体
系。
四、实效与贡献
“十万新市民素质提升工程”开展三年来,累计推出
各类培训项目 150 个,教育培训活动 2000 余场次,培训新市民 万人次,其中岗位技能培训近 余万人次,85%以上的新市民通过培训获得了国家认可的职业资格证书,有
多新市民获得大中专毕业证书。
以职业技能培训为目标取向,以就业创业为导向,以政府资助为主体,以市场需求为主导,以社区教育为依托的新市民教育培训机制,日渐成为江北社区教育品牌。通过形式多样的教育培训,新市民求知学识氛围越来越浓厚,新市
谢谢欣赏
谢谢欣赏
民学习型家庭和典型榜样不断涌现,新市民的文明素养、文
化程度和岗位技能有了新提高,日渐成为社会和谐的“稳压
器”。
新市民素养提升实施途径的机制保障和实施办法逐步形成。即将新市民教育纳入公共教育服务体系的重要策略、新市民教育的师资整合与运行机制和新市民教育的稳定财政经费投入机制。
总结出新市民素养提升的实践模式,且用于指导实践,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得到检验、修正和完善,形成了一套较有江北特色的实践模式。
五、启发与思考
实施“十万新市民素质提升工程” ,既是江北优化外来务工人员素质素养的有益探索,也是推进以人为本新型城市化的重要抓手。 “十万新市民素质提升工程”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在于做好了新市民培训教育纳入公共教育服务体系的顶层设计,建立了新型服务新市民素养提升的工作保障机制和经费投入保障机制,加强了新市民素养提升的教育和实践形态研究,并同步跟进新市民素养提升工程实施综合效果的监测。人民日报、中国教育报、中国青年报、浙江日报、宁波日报等中央和省市级媒体纷纷予以报道,扩大了对外影响。
江北区教育局局长祝宪丁在接受《中者采访时说:在推进“新市民”教育过程中,江北区已经形成了
一街道(镇)一特色,如孔浦街道的“一刻钟课堂”、白沙
谢谢欣赏

实施十万“新市民”素质提升工程服务“新市民”融入城市生活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