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奥斯汀婚姻观的成因探讨
范丽娜
(湖南文理学院 外国语学院,湖南 常德 415000)
Summary:简·奥斯汀的每一部作品都洋溢着她本人对婚姻爱情的独特见解,她务实的婚姻观和逐步觉醒的女性意识让她的女主人公艰。无怪乎弗吉尼亚·伍尔夫在她著名的《一间自己的房间》里不禁对着女性作品尽付阙如的“空空书架”感慨万千——19世纪以前的西方女性要想写出一部天才作品几乎是难以成行的壮举,因为她连拥有一间属于自己房屋和足够维持生计的钱的最基本愿望都不能得到满足。自1811年起,奥斯汀先后发表了6部小说,全都是以18世纪末19世纪初英国外省乡间中产阶级的家庭、婚姻、爱情以及村居生活为主要题材,聚焦于特定时代女性的爱情婚姻和社会经济地位问题。在奥斯汀短短四十几年的生活中,外面也曾发生过诸如法国大革命、拿破仑执政等对英国社会生活产生巨大影响的事件,可在奥斯汀的小说中,我们看不到这些事件或它们给作品中人物带来的影响。虽然原因不得而知,但有限的生活经验决定奥斯汀无法去涉足政治、历史、社会变革那样的宏大叙事,只能在属于自己生活的这一片小天地里默默耕耘,并乐此不疲。由此可见,经济上的不能独立自主势必限制女性作家文学创作的视野,狭窄的物质空间让简除了家庭舞会和婚姻爱情没有别的发展领域,在无法改变女性被束缚的地位的当时,女性除了嫁人似乎真的没有出路可言。这种经济上的依附地位引发了奥斯汀对女性生存环境深入的思考,她以其女性独特的视角、敏锐的观察力和高度幽默的智慧,把女性意识从关注自己情感转移到关注女性眼中的一系列社会问题。奥斯汀始终把爱情和婚姻放到经济关系中进行讨论,这一创作思路很明显是女作家在创作过程中遭遇了种种物质困难,意识到
自己所处的经济劣势,从而引发的思考。所以奥斯汀在《傲慢与偏见》中提出了举世公认的真理“没有财产的妇女需要嫁给有财产的丈夫”。当然,奥斯汀在她的小说里也提出了更为先进的婚恋观,即婚姻要建立在平等爱情的基础之上,女性要保持理性的判断力和拥有独立的人格。可是,小说更能激发读者情感和共鸣的却是,女性在经济上不独立,就不能确保在家庭中的独立自主。
三、简·奥斯汀本身的情感经历对其婚姻观的影响
奥斯汀塑造的女主人公往往都打上了自己的烙印,如语出惊人的伊丽莎白,自视甚高的爱玛,深刻洞察的范妮等等,她们都在奥斯汀的笔下选择了美满的婚姻。而作者本人却走上了与她们完全相反的道路,简·奥斯汀清醒务实的婚恋观并未给自己带来幸福的婚姻生活,她孤独而短暂的生命有着对爱情婚姻的向往和憧憬,但却也清醒地认识到当时那个时代的婚姻对女性的束缚,她的婚恋观与她自身坎坷的情感道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一)对爱情和婚姻的向往
简·奥斯汀和其他平凡女性一样,对婚姻和爱情有着热切的渴望,这使得简·奥斯汀让她小说中几乎所有的年轻女性都寻得了婚姻,不论她们的婚姻是幸福的还是悲哀的。这与简·奥斯汀自己终生未婚是否有着紧密的联系呢?答案当然是肯定的。简·奥斯汀有过两段无疾而终的恋爱,这是命运的作弄还是本意的安排我们不得而知,但客观结果是,未果的恋爱并没有幻灭奥斯汀对爱情的向往。从小说中男女主人公相知相恋所碰撞出的火花我们不难看出,在奥斯汀的心目中,爱情是甜蜜的,是每个女孩所憧憬的,在她那个时代更是女性的生活必需品。在简·奥斯汀的观念中是不赞同没有爱情的婚姻的,她坚信
简.奥斯汀婚姻观的成因探讨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