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山石种类
我国地域辽阔,由于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的差异,使得各地的植物、山石资源各有千秋,加上风土人情、生活习惯、文化传统、
艺术修养等因素,使得各地的山水盆景所表现的艺术境界各有差异,出现了各种不同的地方风格。
山水石料丰富,色泽鲜假山石种类
我国地域辽阔,由于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的差异,使得各地的植物、山石资源各有千秋,加上风土人情、生活习惯、文化传统、
艺术修养等因素,使得各地的山水盆景所表现的艺术境界各有差异,出现了各种不同的地方风格。
山水石料丰富,色泽鲜艳,纹理清晰,形态各异。总体可分为软石类和硬石类。各种山石材料,其用途及用法各不相同,有 斧劈石、雪化石、千层石、五彩石、英德石、芦管石、海母石、石笋石、灵璧石、卵石等三十余种,均为石谱所列之上品,蜚 声海内外。
一、软石类
软石类质地松疏,多孔隙,易雕凿、能吸水,可生长苔藓,有利草木扎根生长。养护多年生的软石盆景,每当春夏间一片葱 绿,生趣盎然,民间称之为“活石”,缺点是较易风化剥蚀。
上水石:“芦管石”或“吸水石”全国各地均有产出,是由泥沙和碳酸钙胶合地表石质砂岩经地质作用而成,除泥沙和碳酸钙外,还 含有部分植物残体。由于这些有机物质混在其中,从而形成这种石料粗细不同,纵横交错的管状结构,表层基本上属软质石材, 极易上苔,吸水性强,容易加工造型,注意砍凿用力不要太猛,否则易断裂。芦管石颜色主要为土黄色、黑土黄色、灰白色。
由于粗细不同的管状纹理构造使其形态自然,多奇峰异洞。上水石表面的管状结构有粗管和细管之分,粗管称竹管石、细管俗
称麦秆石。
砂积石
色多淡黄,质松,易琢,吸水性强,易长青苔,于植物生长有利。砂积石系泥沙与碳酸钙凝聚而成,质地不太均匀,有松有紧,
含泥沙多处松,含碳酸钙多处坚。缺点是易损坏,冬季移至室内,免冻坏。常用于表现崇山峻岭、山青水秀景色。产于安徽、 浙江、广西、四川、湖北、山东等地。
芦管石
白色或淡黄,石质与砂积石近,多以错综复杂的管状纹理构成,分粗芦管和细芦管两种,粗如茅竹,细如麦杆(麦杆石),管
孔交叉,瘦骨嶙峋,玲珑剔透形状奇特,是表现奇峰异洞、山水风光的好景石。产地与砂积石同,有时相互夹杂一起。
鸡骨石
乳黄或灰黄,表面皴纹复杂,皴裂很浑,常常透空,有似鸡骨状。吸水性能一般,透漏的突点较显著。缺点是过于奇特,处理 不当,有失真实感,可作山水盆景,亦可作树木盆景配石,产于四川等地。
浮石
又名浮水石,灰黄、浅灰或黑色等,以灰黑色最好,系火山喷发熔岩泡沐冷凝而成。质地细密疏松,内多孔隙,能浮水面。吸
水性能极好,易附植各种小植物,易加工出各种皴纹。缺点是易风化,很少有大料,多作小型山水盆景。产于长白山天池、黑 龙江嫩江及各地火山口附近。
海母石
又名海浮石,珊湖石,白色,系海洋中珊瑚贝壳等次生物遗体积聚而成,质地疏松,分粗质和细质两种,粗质较硬,不便加工, 细质为好,有些还能浮于水面。吸水性好,易琢,但孔隙内多含盐分,需多次漂洗方能附植。常作中、小型山水盆景。产于东 南沿海各地,福建最多。
二、硬石类
太湖石:是太湖之中的石灰岩岩石,经过长期波涛的冲击和风化溶蚀而成。意趣天然的太湖石有青、白、黑三色,质地坚硬,
浸润不枯。米芾在《论石》中指出太湖石有'瘦、透、漏、皱”四大特色。瘦,嶙峋兀立,体态苗条;透,
假山石种类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