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有毒物品急救措施.docx


文档分类:行业资料 | 页数:约12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2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2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编号:SM-ZD-51216
有毒物品急救措施
Through the process agreement to achieve a unified action policy for different people, so as t,眼部污染毒物的清洗术等, 对重症患者
应注意其意识状态、瞳孔、呼吸、脉率及血压,若发现呼吸 循环障碍时,应就地进行复苏急救,并应急使用中枢及呼吸
兴奋剂等措施。
(二) 污染的皮肤、毛发、衣着必须及时、彻底用流动
清水冲洗(冬天宜用温水),冲洗时间不少于15分钟,防止 毒物从皮肤吸收中毒或灼伤,切忌用油剂油膏涂敷创面。
(三)根据不同毒物的接触进行预防性治疗,如镇静、 保持呼吸道通畅、保暖、氧疗、解毒、排毒、抗过敏、抗渗 出等针对性的对症处理,并应注意生命体征(呼吸、心率、 体温、血压)的医学监护。
(四)中毒者病重需转送医院时, 应随症采取相应措施, 并佩戴好毒物周知卡。治疗措施如吸氧、补液,使用中枢及 呼吸兴奋剂、去泡沫剂、糖皮质激素等。昏迷者应取下假牙, 将舌引向前方,以保持呼吸道通畅。在转送医院同时,应先 电话通知医疗单位作接诊准备,以便到达医院后参考毒物周 知卡,采取及时有效的抢救措施,防止病员频繁活动增加耗 氧,使病情加重及误诊。 三、掌握病变轻、重,对症急
救处理
各种毒物对人体有一定的靶器官损害,但相同毒物不同 浓度,不同接触时间、方式以及个体差异出现不同的临床表 现,有的是一过性的刺激反应,有的是造成实质脏器官损害
(中毒),有的毒物(如光气、氮氧化合物等)因水溶性低, 吸入早期症状不明显,不典型,有一定的潜伏期,但其潜在 危害较大,均应高度重视,区别对待。已知不同毒物高浓度
接触后造成病变的有:刺激性气体中毒的肺水肿;窒息性气 体及有机化合物等中毒的脑水肿;神化氢、苯的氨基、硝基 化合物中毒的溶血而致肝、肾损害;酚类和无机磷的肾脏损 害;四氯化碳、三氯乙烯的肝脏损害;氯化钥中毒的低血钾; 氟化物中毒的低血钙所致的心肌损害均应采取针对性的综 合性救治。
(一) 对症治疗。绝对卧床休息,镇静以减少耗氧,合 理氧疗,一般采用鼻导管或面罩给氧,对窒息性气体中毒者
用高压氧治疗,尤其对重度CO中毒者清醒后,还应持续1- 2个疗程高压氧,可防治其继发症。静脉及早投以大剂虽、 短程糖皮质激素作为非特异新的“解毒”药,以减轻毒物对 机体的应激发应,改善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具有抗过敏、抗 渗出、改善微循环的作用,对防治脑水肿、肺水肿、心、肝、 肾损害及渗血性贫血均有较好的疗效。
(二) “灭活沉淀”及中和疗法。如使用某些药物防止毒 物在体内发生毒害作用,促使生成不溶性物质以灭活沉淀而
排出体外,如氯化钥、碳酸钥中毒,可用 2%-10%硫酸钠 10g-20g/d 静脉注射,使血液、肠道内排泄的钥离子结合成
不溶性的硫酸钥而解毒; 氢氟酸中毒用10%葡萄糖酸钙20-
40m1静脉或动脉注射,使氟离子与钙结合成不溶性的氟化 钙而“灭活”,从尿中排出。凡吸入成酸类毒物的用 3%-5%
硼酸或柠檬酸进行雾化吸入均可作为中和剂以减轻其酸、碱
毒性。一般使用超声雾化液内常加入抗生素、地塞米松、氨 茶减及1%普鲁卡因。
(三)解毒一排毒疗法。解毒剂指能解除毒作用的特效药 物,但必须抓紧时机及早应用,当毒物已造成严重器质性病 变时,其疗法效将明显降低或产生毒作用。常见的有以下几 类:
1、 高铁血蛋白还原剂,主要是美兰(亚甲兰) ,治疗急 性苯胺、硝基苯类中毒,用虽为 1-2mg/kg ,以1%美兰5- 10m1加入25%GS20 -40m1静脉注射。
2、 意化物中毒解毒剂。a、亚硝酸钠一硫代硫酸钠疗法;
b、抗意新药。4—二甲基氨基苯酚(4 -DMAP ),对氨基苯丙 酮(PAAP )。C、有机磷农药中毒解毒剂。 常用胆碱酯酶复能 剂和抗胆碱剂(解磷定、氯磷定、双复磷和阿托品等) ;
d、
氟乙酰胺中毒解毒剂,乙酰胺。
四、有毒物品事故医疗急救措施
大致可分为五个方面:
(一) 建立急救医疗服务体系。一般分院前急救(现场
急救),医院急救中心和重病监护 (CCU )三部分,其中以院
前急救对挽救伤病员生命最为关键。故必须作到下列四点:
1、 建立畅通无阻、不间断的通讯联系;
2、 建立起指挥和协调作用的急救调度中心;
3、 组织现场群众互救和医务人员急救的现场救护;
4、 备有安全、迅速运送伤病员的工具。
(二) 现场急救任务。组织受害者撤离事故现场至新鲜
空气之上风向;迅速鉴定中毒物品的毒性;伤病员的拣别分 类处理;医疗救护和清除毒源及污物。
(三) 现场急救的基本器材。维持呼吸功

有毒物品急救措施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2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秋江孤影
  • 文件大小55 KB
  • 时间2022-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