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林寺桃花
大林寺桃花
人间四月芳菲尽,
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
不知转入此中来。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公元846年白居易去世于洛阳,葬于香山。
(1)大林寺:在庐山大林峰,相传为晋代僧人昙诜所建,为我国佛教胜地之一。
(2)人间:指庐山下的平地村落。
(3)芳菲:盛开的花,亦可泛指花,花草艳盛的阳春景色。
4)尽:指花凋谢了。(5)山寺:指大林寺。
(6)始:才;刚刚。(7)长恨:常常惋惜。
(8)春归:春天回去了。 9)觅:寻找。
(10)不知:岂料、想不到。(11)转:反。
(12)此中:这深山的寺庙里。
译文
四月,正是平地上春归芳菲落尽的时候,
高山古寺之中的桃花竟刚刚才盛放。
我常常为春天的逝去,为其无处寻觅而伤感,
此时重新遇到春景后,喜出望外,猛然醒悟:没想到春天反倒在这深山寺庙之中了。
大林寺桃花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