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的导游词
浙西三峡在临安市河桥古镇,交通十分便捷,三溪汇集,始成柳溪,上游沙明水净,河滩开阔,游鱼可数游;下游江湾相连,青山对峙,风光迷人,呈浙西三峡的独特风貌。上游竹筏漂流,下游快艇冲浪,缤纷游程,激情体验,吸引着各地游客,故名灯影峡。
仙人桥
船继续西行不久,在江北可见一跨径15米,宽仅1米有余的天然石桥,这就是仙人桥。这里是欣赏西陵秀色的最佳点,站在仙人桥上俯视,上下百里的西陵峡里大半尽收眼底,但见,云卷细浪,雾散轻烟,千轮万舟,形如柳叶,使人仿佛置身天上。传说有一樵夫为仙女所爱,但仙凡路隔,难结连理,仙女乃抛下裙带化为仙人桥,引渡樵夫登台而上。宋代诗人田钧有诗云:“仙人桥上白云封,仙人桥下水汹汹,行舟过此停桡问,不见仙人空碧峰!”
黄牛峡
乘船继续西上约10公里,翘首南望,便可于彩云间见一排陡峭的石壁,绝壁下九条蜿蜒下垂的绿色山脊,宛如九龙奔江,气势十分雄伟壮观。那横空出世的石壁便是黄牛岩,岩下河谷便是黄牛峡。
黄牛峡中乱市星罗棋布,犬牙交错。其间,河道似九曲回肠,泡漩如沸水翻滚,水急礁险,号称黄牛滩。古歌谣发出了:“朝发黄牛,暮宿黄牛,三朝三暮行太迟。三朝有又三暮,不觉鬓成丝。”这反映了以往木船上水的艰苦,由于这段江流,不仅水急,暗礁也多,木船上水,十分吃力,又要时刻小心,因此行驶缓慢。
感慨黄牛一名由来,贯穿着夏禹开江治水的神话故事。相传玉帝降生夏禹到人世来治理洪水,同步又差遣天神下界来协助她。当她率民开凿到目前的黄牛峡,天神化为神牛前来协助。一日,天刚麻亮,有一民妇送茶饭给治水的民夫。她来到江边,猛然看到一头巨大、雄壮的黄牛,身绕霞光,扬蹄腾越,愤怒地以角触山,立即天崩地裂,响声如雷鸣。民女吓的瞠目结舌,大声呼喊起来。喊声惊动了神牛,便一下跳下山岩。此后把影像留在石壁间。传说诸葛亮撰写的《黄陵庙记》也有这样的记述:熟视于大江反复石壁间,有影象现焉,鬓发须眉,冠堂宛然如彩画者。前竖旗旌,右驻以黄犊;前面尚有块岩石呈黑色,吉人牵牛壮。“策牛者何人,尔行何日也?”这是人们对征服大自然的美丽想象,黄牛象征人民改造河山的伟大发明力。黄牛助禹开江有功,古人便在山下修了黄牛庙来四时祭祀;今日,。
中堡岛三峡大坝坝址
船过西陵长江大桥,就到了三峡大坝坝址。这里本来是个长方形的小岛,成为中堡岛,是周恩来总理亲自选定的大坝坝址。中堡岛是个神奇的岛,历史上不管发生多大的洪水,所有淹不了这个小岛。1870年的特大洪水淹了位置比中堡岛高的多的黄陵庙,却没能沉没中堡岛,这中“水涨岛高”的奥秘,至今还没有令人信服的科学解释。
崆岭峡
船驶过三峡大坝后,再西行约10公里,便驶入了一种险峻的峡谷之中,这就是三峡中出名的崆岭峡。崆岭峡峭壁矗立,如斧削刀劈一般。此峡又称空冷峡,。据《舆经纪胜》描述,它:绝崖壁立,湍流迅急,挽舟甚难,务空其(船),然后得过。两岸绝壁之间,夹一天下出名的险滩崆岭滩。这里水流湍急,大小礁石密布水中。因此有所谓:青滩泄滩不算滩,崆岭才是鬼门关”的民谣流传千年。峡中原有一块突出水面的礁石,上刻三个打字“对我来”。航船通过这里,必需直冲着这块礁石驶去,便可借着流水的回冲力,安全地擦石而过;
三峡的导游词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