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辙《上枢密韩太尉书》)
苏辙《上枢密韩太尉书》)
苏辙《上枢密韩太尉书》)
(节选自苏辙《上枢密韩太尉书》)
②方叔、召虎:周宣王时功绩卓著的武将。
太尉执事:辙生好为文,思之至深。以为文者气之所形,然文不能够学而能,气能够养而古时帝王所居住的宫殿,“阙”原为宫殿前的建筑物,往常左右各一。
“待选”指士子将自己所撰诗文上呈朝廷主管官员,并送给皇帝亲自阅看。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归纳和剖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苏辙认为写出好文章,仅凭学力是不够的,人的精神气质起着很大的作用,孟子与司马迁的文章中就显露出非同一般的“气”。
苏辙不知足于读诸子百家的书,认为它们不足以激发志气,他在本文中回首了自己过秦汉故都及游赏山川、仰望宫阙的经历。
苏辙在京城得见当时很有声望的欧阳修,并与其弟子及欧阳公身边的贤臣交往,提升了自己对文章的认识。
苏辙夸赞韩太尉才略冠世,表达了自己想要拜谒的愿望,并坦言自己入京师求取斗升之禄的艰辛,希望得以聆听太尉的教诲。
把下列文语言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气充乎其中而溢乎其貌,动乎其言而见乎其文,而不自知也。
2)故愿得观贤人之灿烂,闻一言以自壮,然后能够尽天下之大观而无憾者矣。
3)所求乎为子,以父亲母亲之遗体行殆,而死有余责。(《指南录后序》)
13.(1)
他们的气充满在心里而溢露到外貌,发于语言而表现为文章,自己却并没有察觉到;
所以希望能够一睹贤人的风范,就是听到您的一句话也足以激发自己壮心壮志,这样此后,就算看遍了天下的壮观而不会再有什么遗憾了。
要求做一个孝子,用父亲母亲留给自己的身体去冒险,即便死了也有罪责。
【10题详解】
本题考察理解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的能力。解答本题,要考生先通读语段,把握大概内容,再联合
人名、地名、官职名以及动词、虚词和特殊句式来断句,这个语段主若是叙事,意思是苏辙年龄很轻,还没能够精通做官的事情。来京应试,并不是为了微薄暂时的俸禄。“通”修饰“习”,是“习”的状语,中间不能断开,故清除B,“吏事”是“习”的宾语,故清除C,“取”的对象是“斗升之禄”,排
除D,应选A。【11题详解】
本题考察认识常有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古代文化知识考察包括人的称谓、古代职官、天文历法、古代地理、科举制度、民俗礼仪、饮食器用、音乐娱乐、文史文籍等方面。解答本题时考生应先明确
题目要求,然后根据已学知识,联系文本内容,对选项做出判断。D项,“待选”,指等待铨选,选才授官,士获选,即为官。应选D.
【12题详解】
本题考察归纳内容要点、归纳中心意思的能力。正确解答这类题,需将选项跟原文中的有关内容认真进行比较,一看人,二看事,三看时和地。主要注意人物归纳不准、事实陈述杂乱、技巧断定不当、评论理解失当、文本评述失据等问题。D项,依据“向之来,非有取于斗升之禄,偶然得之,非其所
乐”可知,苏辙并不是为了“求取斗升之禄”,更没有“坦言自己入京师求取斗升之禄的艰辛”,故D项曲解文意,且无中生有。应选D。
【13题详解】
本题考察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逐字落实,注意重点实词、虚词、
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倒装句式要调整,典故和比喻处往常意译。
苏辙《上枢密韩太尉书》)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